海底捞预计去年净利不低于44亿元,营收增长至少三成
疫情影响散去,海底捞2023年营收、净利大幅增长。
2月20日晚间,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海底捞,06862.HK)发布正面盈利预告称,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持续经营业务收入预计将不低于414.0亿元,增加比例不低于33.3%(以310.4亿元为基准,不包含特海国际营收);录得的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不低于44.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海底捞将海外业务分拆上市之后发出的第一份年度业绩预告。2022年12月30日,特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特海国际,9658.HK)以7港元的发行价正式在港交所上市。
据海底捞2022年年报,海底捞录得营收约347.4亿元,净利润约13.7亿元。剔除特海国际的数据后,营收和净利分别为310.4亿元和16.4亿元。也就是说,2022年,特海国际的营收约为37亿元,净亏损约2.7亿元。如果以此来计算,剔除特海国际业绩之后,海底捞2023年在营收同比增长不低于33.3%的同时,净利润实现了不少于168.3%的大幅增长。
对于2023年营收、净利润的大幅增长,海底捞在公告中解释称,营收的增长主要是由于随着疫情相关管控措施的取消以及经济复苏,海底捞餐厅客流量增加,经营表现好转;净利润的大幅增加则源于海底捞餐厅翻台率提升以及运营销售改善所致。
对海底捞而言,2022年是改变之年。2022年3月,海底捞发布公告称,创始人张勇卸任CEO职务,公司副首席执行官兼首席运营官杨利娟被调任为公司首席执行官。在疫情的持续影响下,海底捞继续放缓拓店速度,同时在下半年启动“硬骨头”计划以重开过往关停的若干餐厅。尽管从全年业绩上来看,其营收比2021年同期的411.2亿元减少15.5%;但净利润转亏为盈,从净亏损41.6亿元增长至盈利13.7亿元。
2023年,海底捞的业绩进一步改善。海底捞2023年中期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海底捞录得营收约188.9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151.6亿元增长24.6%;净利润约为22.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025.8%。以此为基准进行计算,海底捞2023年下半年录得营收将不低于225.1亿元,净利润不低于21.4亿元。
不过,根据海底捞公告内容,公司2023年上、下半年的净利润受到汇率波动影响。其中,2023年上半年录得净汇兑收益约1.92亿元,而2023年下半年产生净汇兑损失。撇除汇兑收益及损失的影响,相较2023年上半年,公司于2023年下半年的净利润预期增加不低于10.0%。也就是说,在撇除汇率影响后,海底捞2023年下半年的净利润将不低于24.8亿元。
纵观整个2023年,海底捞具体业务层面主打一个“忙”字。据海底捞提供的数据,2023年全年,海底捞共推出了三百余款新品。标准门店之外还拓展了校园店、露营店、牛肉工坊主题店以及羊肉工坊主题店等新门店形式。 除此之外,海底捞门店推出的摆摊、夜宵等各类新业务和科目三、洗头服务等花式服务,频频将其送上热搜。
大量“花活”在给海底捞带来流量的同时,也带来了客流量。财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海底捞在翻台率等数据有所改善。2023年上半年,海底捞客流量明显恢复,累计接待顾客174.6百万人次,整体翻台率为3.3次╱天,同店翻台率为3.5 次╱天。2022年同期,海底捞累计接待顾客145.8百万人次,餐厅整体翻台率为2.9次╱天,同店翻台率为3.0 次╱天。不过,在一二线城市客单价下降的带动下,海底捞整体顾客人均消费由2022年上半年的105元将至2023年上半年的102.9元。其中,大陆地区由103.5元降至100.9元,港台地区194.6元上涨至205.5元。
2022年上半年,由于海底捞仍然执行“啄木鸟计划”,海底捞新开门店18家,关闭门店26家。截至2022年6月底,海底捞在国内经营1332家门店,其中1310家位于中国大陆,22家位于港澳台地区。2023年上半年,海底捞新开5家门店,恢复前期关停的门店24家,同时关闭了18家经营表现欠佳的餐厅。截至2023年6月底,海底捞共经营1382家门店, 其中1360家位于中国大陆地区,22家位于港澳台地区。
海底捞还将2023年业绩与2019年业绩进行对比。海底捞表示,相较于2019年度249.4亿元的营收及25.6亿元的净利润,公司2023年度营收和净利预期分别增加不低于65.9%及71.8%,而该增加主要归因于海底捞餐厅网络的扩张。
截至2月20日,海底捞涨0.14%,报收13.84港元;特海国际跌0.74%,报收9.36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