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人工智能企业占全市六成

昨日,2024年服贸会举行海淀区“两区”建设四周年成果发布会。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两区”建设四年来,海淀区持续加强创新型企业培育服务。截至今年6月底,海淀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498家,占全市30.9%;人工智能企业1300家,占全市的60%。

上半年海淀组团新设企业1185家

据海淀区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潇介绍,“两区”建设为海淀区高精尖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在人工智能领域方面,海淀区发布全球首个人工智能街区概念、在全国率先打造了Al大模型集聚区,集聚人工智能企业1300家,占全市的60%、占全国的六分之一。

在医药健康产业方面,海淀区成立中关村科学城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中心、中关村基因细胞药物产业孵化中心,推动康景生物、华谱科仪、翰宇药业等项目落地,依托科技孵化、公共服务平台孵化企业156家。同时,海淀区建立医疗科技场景建设工作机制,支持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医疗设备等11个应用场景项目落地。

海淀区持续擦亮“创新自贸”品牌,加快培育“数智自贸”品牌。刘潇介绍,今年上半年,海淀组团新设立企业1185家,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达到2.7亿美元;进出口同比增长70.3%,显示出其强大的经济吸引力和辐射力。

超6000家商户可受理数字人民币

据海淀区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杨颖介绍,海淀区围绕文化旅游、餐饮住宿、购物消费等七大场景,积极搭建数字人民币受理环境,目前已有超6000家商户可以受理数字人民币。

同时,全市首家以“北京自贸试验区”冠名的银行机构——中国农业银行北京自贸试验区分行,以及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北京银行等自贸试验区专业服务机构相继落地海淀,推动全区3660家重点商户外卡POS机覆盖率由7.4%提升至96%,外籍游客跨境消费便利程度显著提升。

“两区”建设以来,海淀区围绕金融领域企业强化全链条、全周期、全要素、系统性的政策支持和服务。目前,海淀区共有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483家,占全市的22.44%;上半年全区企业获得股权投资的案例共143起,占全国的3.78%,占全市的36.76%;其中93起案例披露金额,合计达245.46亿元,占全国的6.29%,占全市的44.17%。

海淀将建立“应用场景清单”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进海淀2.0方案落地,聚焦大信息、大健康、科技服务三大产业全链条开放,以及人才、资金、数据、商品四大要素全环节改革,建立‘应用场景清单’,尽快形成一批首单首例。”海淀区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潇透露。同时,海淀区将建立“案例储备清单”,通过对重点任务、部门改革事项的跟踪,梳理、提炼海淀区“两区”改革经验及成果,产出一批“含金量”高、可复制可推广的引领性制度创新成果,形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海淀区还将开展未来产业相关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试,深化“制度创新合伙人计划”,汇集链主企业、研究机构等多方资源建立制度开源创新机制,进一步探索以产业链为单元的制度集成创新,探索建立包容审慎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适应性监管体系。

此外,海淀区将遵循自贸试验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改革思路,充分发挥“四区叠加”制度优势,研究谋划自贸试验区海淀组团与综合保税区联动创新发展路径,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医药健康等重点产业,探索发展“保税+”新业态新模式、科技成果转化新方式、产业链上下游融合新路径等,以制度型开放赋能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文/本报记者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