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艺术馆新展“三吴一冯”吴子深书画作品

吴子深(1894-1972)与吴湖帆、吴待秋、冯超然并称“三吴一冯”,在民国时期的上海有一定影响。近日,上海海派艺术馆举办“海上掇英”近现代上海名家名作系列展“三吴一冯”之吴子深书画作品展,这也是目前规模最大的吴子深书画展。

10月25日,主办方邀请书画界、艺术评论界、学者就吴子深书画作品进行了学术研讨。与会嘉宾深入探讨了吴子深的艺术风格、创作背景及其作品背后的精神及文化价值。

学术研讨会现场

吴子深(1894-1972),原名华源,初字渔郅,后字子深,号桃坞居士。他不仅在绘画领域有着一定的成就,与吴湖帆、吴待秋、冯超然并称“三吴一冯”,而且在医学界也颇有建树,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他还曾以巨资创建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对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吴子深(1894-1972)

吴子深擅画山水竹石,亦能书法。他的山水画深受董其昌、王时敏等的影响,展现出布局精妙、笔墨清新和气韵纯正的特点。在竹石画方面,他师从文同,其作品偃仰疏密,遵循法度,摆脱了明清文人的习气。在书法上,他初学董其昌,后转向米芾,呈现出一种儒雅不凡的风韵。书画家兼法学家马寿华评骘吴氏画艺说:“子深山水,由董香光入叩倪黄,进而上探宋元诸家之奥,于青绿水墨细笔写意无所不精,因其工诗文善书法,文采儒雅,益足以增画中书卷之气,以故神采清醇,气韵盎然。”

据主办方介绍,“三吴一冯”之吴子深书画作品展,汇聚了吴子深先生各时期的佳作58件,涵盖山水、高士、墨竹等经典作品,以及鲜见的题材如《千里走单骑》、《观音大士》、巨幅四屏通景云山图等。此外,本次展览还展有吴湖帆、吴待秋、冯超然书画数件及吴氏出版物数种。

吴子深《松阴话旧图》93cmx45cm

作为本次活动的主办方,海派艺术馆不仅搭建了一个开放、多元的交流平台,同时也为海派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启发,为海派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上海西区文化传媒发展公司总经理、海派艺术馆执行馆长张建华表示,海派艺术馆作为闵行区重大文化项目,致力于海派艺术的独特魅力,打造海派文化的新高地。自2023年1月17日开始常态化运营以来,不仅策划了《江山人民》《今日海上》等高质量的学术展览,还成功组织了吴昌硕、王一亭、沈伊默、王个簃、钱瘦铁、朱屺瞻、郑午昌等海上巨擘的全展、个展,吴子深书画作品展即是对海派艺术的深挖与呈现。

展览现场

据展览策展人、桑浦美术馆创始人蔡梓源介绍,吴子深是“三吴一冯”中唯一一位1949年之后去到海外的,他1949年到海外传承、弘扬海派文化,“今天我们看到吴子深的作品,装裱非常好、画得非常到位,尤其是用的印章也非常清晰。因为他非常认真对待作品,每一幅作品都是为了爱而画画,而不是为了卖而画画。‘三吴一冯’中,吴待秋是画画为职业,吴子深和冯超然是‘家里有矿’,以自己的爱好而画,他们的画更体现出认真、精致、不俗。这是我对吴子深的简单认识。”

吴子深《秋山晚翠》

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陈燮君在研讨会上说,“‘三吴一冯’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题目,他们的书画、文化艺术整体气象,绝对不能离开当时的上海发展环境。吴湖帆的定位,一般是雍容、富华。吴子深,则有着清秀与婉约之美。

美术史论家、美术教育家、书画鉴定家徐建融表示,从来没有看到这么丰富、精美的吴子深的作品,“吴子深主要是王时敏这一路,有着文脉的传统,当然,结合上海的特色,在创新方面不如吴湖帆。”

知名文艺评论家、中国评论家协会原副主席毛时安认为,上海海派艺术馆成立以来为海派文化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大量民间的、私人藏家手中的藏品,让海派文脉真正积蓄起来,而不停留在浮面上,通过这些展览,展示了海派绘画本身的复杂性。吴子深在上海待的时间不长,也是苏州吴门画派,“我们现在一直讲江南文化,严格来讲,上海不是江南文化的正脉,江南文化的正脉应该在苏州、在绍兴,海派文化当中有江南文化,但是海派文化绝不代表江南文化。”

吴子深和颜文樑捧花合影

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立行认为,对海派大师级的人物比如吴昌硕确实值得反复做展览,“但是,不能只有金字塔顶上的几位人物,还有一个比较大的群体。当然这些群体在艺术上也是各有所长。我觉得这次做吴子深的书画作品展就非常有意义。对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一般是和颜文樑先生联系在一起,但吴子深先生提得比较少。实际上没有吴子深这样一位主要出资人,也不可能是现在这样一个宏伟的创举。”

吴子深《春山图》

艺术评论家顾村言认为,海派艺术馆把海派往深处梳理,充分发掘社会的资源,把吴子深这样相对冷门的画家都进行大体量呈现,非常难得,“三吴一冯"最重要的是“守成”,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士大夫的品格和精神,这对当下的艺术创作,对当下的艺术教育,对当下的艺术展览有很多开拓的话题。像吴子深这样的前辈,他保留了传统文人的修养与品格,包括赞助苏州美术专科学校、行医,都是可以看到他们的文化情怀的,展览在这方面其实还可以进行呈现。

吴子深书画作品

文艺评论家、上海中国书法院副院长王琪森表示,“三吴一冯”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考察,可以凸显其历史成就和艺术价值。他们到上海后,以雄厚的实力、强大的阵容,切入到了海派书画家特别是山水画画家群体。"三吴一冯"比较正统,以吴湖帆为代表,他们在观念上、创作方法上融入了海派城市文化的特征,吸纳了城市市民群体审美特征,其标志就是1936年吴湖帆在美术杂志封面发表的《云表奇峰》。同时,"三吴一冯"整体创作风格上,是互相呼应的。

苏州美术家协会主席陈危冰说:“作为苏州人,我也住在桃花坞,对吴子深先生,苏州宣传呈现得不够。今天能看到这么多吴子深的作品,真的是平生第一次。以前我知道他是山水画,今天看他人物也画得很好,书法也非常好。这样的展览,应该引进到苏州。”

学术研讨会现场

画家、中国美协会员汤哲明说:“吴子深的资料其实非常少,过去只知道他家里有钱,苏州美术专科学校的校董,是名医,后来去了台湾地区。实际上他在1949年之前的地位比较高,吴湖帆和吴子深,都是从苏州到上海的,吴子深是怡园熏陶出来的。如果这个展览放到苏州做,可以再深挖一层,做一些学术,后面的背景讲清楚。故事讲出来,画会放光。否则挂在那里,观众也不了解。”

学术研讨会现场

上海二工大原副校长、来楚生弟子瞿志豪,上海文化艺术品研究院院长孔达达分别就“三吴一冯”与海派的理解进行了发言。王个簃弟子董芷林认为,吴子深也好,“三吴一冯”也好,为什么上海现在是这样的传统艺术被边缘化?这值得深思。文学研究学者诸文进说,“三吴一冯”这种典雅、含蓄、雍容华贵的画风,拔高一点,很像赵孟頫,赵孟頫就是学习古法。当然他不拘泥于古法,以托古改制的方式,纠正人们在审美方面的偏差或者是轻重,这个文化现象值得当下深入探讨。

据悉,此次展览将延续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