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神」大西洋海蛞蝓基隆現蹤 海科館:7隻大爆發

「海神」大西洋海蛞蝓。图/海科馆提供

有「海神」之称的大西洋海蛞蝓,继2013年首次出现在基隆八斗子长潭里潮间带后,2年前第二次发现,今天第三次发现,吸睛的深蓝色美丽身影,因随风向流动的特性,常常可遇不可求。国立海洋科技博物馆产学交流组主任陈丽淑博士表示,今天海蛞蝓大爆发,目击至少7只,相当难得且珍贵。

海科馆说,大西洋海蛞蝓是一种蓝色的浮游生物,因外型神似希腊神话中的海神,双手仿佛长了鱼鳍,双腿成了尾巴,因此有「海神」的美称。

陈丽淑说,大西洋海蛞蝓2010台湾首次发现,2011年翠湾有目击记录,2012年在小琉球有记录。2013年12月1日基隆长潭里潮间带首次发现,2021年2月4日是第二次,今天是基隆第三次发现,目击至少7只,陈丽淑以「大爆发」来形容发现的数量,认为是难得的生态景象。

出现的地方在望海巷潮境海湾资源保育区,陈丽淑同时同地还发现有紫螺、僧帽水母、钱币水母,与大西洋海神海蛞蝓,堪称是「流浪四人组」。

国立海洋科技博物馆表示,海科馆长期监测保护区内外的潮间带环境变化,馆内同仁及受过完整训练的志工成立的潮间带定观小组观察,海蛞蝓可爱模样让人惊喜。海神主要分布在热带区域,台湾属于亚热带区,基隆又位于最北端,在基隆潮境公园现踪,是可遇不可求的美景。

大西洋海蛞蝓蓝白色的外观,鲜艳的蓝色配上银白色带状,身上有3对突出的腕状构造及尾巴,以浮游生物为食,包括有毒的僧帽水母;这种海蛞蝓会在进食刺胞动物后,把刺胞储存在从自身,用来防御捕食。

海科馆表示,其身上有刺胞如被螫伤,会出现恶心,疼痛,呕吐和急性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等症状,提醒民众切勿触摸,以免中毒。

动手爱台湾发起人陈信助下午也去拍摄海神海蛞蝓,他说,终于见到牠的庐山真面目,因为牠很小,加上海水在动,很难拍摄到。

「海神」大西洋海蛞蝓基隆八斗子潮间带惊喜现踪。图/陈信助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