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政治宣传片须是好的娱乐片
电影与文化冷战:美国外交与亚洲电影网络的起源(阳明交通大学出版社)
张国兴于1916年生于中国海南岛。他在北婆罗洲的古晋长大,并于1945年在中国昆明的西南联大完成大学学业。毕业后,他立即在重庆的中央通讯社开始了他的记者生涯。一年后,他被委派到南京,因卓越的英文口语和写作能力而被美国通讯社联合新闻社聘用。在南京的这段时间,他见证了这座城市是如何在1949年4月落入共产党手中。在到达香港任职新工作后,他着手写一系列文章,随后于1950年出版了《竹幕八月记》。
三维计划中的出版部─亚洲出版社(Asia Press)─最先于1952年9月问世。亚洲出版社紧接着建立了一个复杂的配置,用于预备、出版、发行及零售反共的中文材料。其出版范围很广,从学术研究、调查报告、小说、教科书到漫画应有尽有。一些由亚洲出版社出版的小说,像是沙千梦的《长巷》和赵滋蕃的《半下流社会》,被改编成电影并由张国兴所有的亚洲影业制作。作为零售店的亚洲书店(Asia Bookstore)分别于1952年及1953年在香港和澳门营业。根据TAF的年度报告,香港的亚洲出版社书店,「作为销售中心,是作家、文人、学生和读者最喜欢的聚集地之一」。TAF非常热衷于扩建书店,到1956年,他们已在新加坡、曼谷和雅加达设有分店。亚洲出版社还同时运营亚洲新闻社,向东南亚的中文报纸提供每周新闻通讯。张国兴在接受《新领袖》的采访中,强调了他的企业目标:「共党文学占据了本地许多书店,共党书籍和杂志正在淹没整个东南亚华人社区。除非我们能够生产出有创意和有理念的文学,否则我们将会失去竹帘外的中国人,让他们投向共产党。」仅1955至1956财政年度,TAF给亚洲出版社拨款8万美元。
亚洲影业于1953年7月11日被并入此事业群。亚洲影业接管了当时香港设备最好的永华影业,正式开始生产电影。正如张国兴所说,「亚洲影业的目的在于坚定不移地与共产主义抗战,扫清共产党在港华语电影势力,生产发扬民主与自由精神并谴责共产极权主义的电影,不仅是生产电影,更要牢牢守卫人民思想意识」。张国兴的首要打击目标是长城影视。他明确表明:「这将成为我们的开战宣言。」中国大陆市场于1949年对外关闭。这使在港的大部分国语电影公司几近倒闭。长城影视是其中的例外─这个亲中电影公司仍能将电影输入中国大陆。如电影导演岳枫和李萍倩,制片人张善琨和袁仰安,还有演员舒适和刘琼等大部分上海移民与长城影业签了长期合约。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袁仰安于1950年发起了时髦奢华的《长城画报》月刊。《长城画报》是「在香港和远东发行最广的〔杂志〕」,并且能够有效推广长城影业的电影与明星。张国兴认为《长城画报》是促成长城影业商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为了与《长城画报》抗衡,张国兴于1953年创办了由亚洲出版社出版的《亚洲画报》(Asia Pictorial)。张国兴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宣传武器」。
在1953年5月发行的第一期《亚洲画报》中,首篇文章以美国首次原子弹测试为题(该测试于同年3月在内华达尤卡平地进行),似乎向共产党占据的香港投掷一颗文化原子弹。发刊第一年,《亚洲画报》发表大多关于东欧反抗中共的政治文化类新闻、台湾军事训练、英美政客军官的亚洲之行、好莱坞明星八卦、外国及区域电影新闻,以及关于西方家庭主妇富裕独立生活的花边新闻。根据TAF于1955年5月的评估,《亚洲画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的销售量「高于市场上其他同类型出版物」,并且「可能是亚洲杂志界最受欢迎和最有效的媒体」。
实际上,张国兴决定亚洲影业不会使用「直接攻击」的方式。因为「英国殖民政府禁止任何形式的政治宣传片。中国大众也对这类影片感到厌烦。我们必须采取更巧妙、更文艺、更娱乐的方式来达到目的。大体来说,我们需要暗示而不是明示。用政治语言来说,我们需要有一些外交手腕。基本原则是,最好的政治宣传片也必须是最好的娱乐片」。(三之三;摘自《电影与文化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