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笛、唐克扬、李莹、周慧、刘苏等20多位老师一同打开「人文礼」

随着岁月的流转,城市的轮廓愈发清晰,它不仅是我们日常生活的舞台,更是我们精神世界的共鸣之地。站在这个由量变向质变跃迁的关键时刻,我们怀揣着对城市公共性、美学、功能和连接的深刻渴望,与城市中的个体共同编织一个更加丰富、多元、有温度的城市文化图景。

城市,曾是文学作品中的背景,如今却跃然成为故事的主角,它的每一次脉动都与我们的心跳同频。“2024献给城市的人文礼”项目正式启幕,这个深秋,让我们一同在人文的海洋中航行,探索、交流、沉思,与志同道合的灵魂不期而遇。在城市的公共空间中,我们寻找平等的连接,让公共生活成为跨越个人小世界的桥梁。

停止以爱为名的绑架

郑世彦

译者、副编审、心理咨询师

著有《看电影学心理学》

汪丽

译者、文学博士

译有《看不见的女人》等

内容简介

在沈腾的电影《抓娃娃》中,我们看到了一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尽管影视的阐述有些夸张,但它引发了我们对“为了你好”式教育的深刻反思。是从爱出发,最后却变成了一种控制和压迫。

都说是“为了你好”,究竟是为了谁好?家庭关系中是否存在以爱为名的绑架?

为何讨好型人格、情感压抑在“东亚小孩”身上不断重演?

当爱成为枷锁,我们如何理解父母及做父母的自己?

国际心理学大师、“原生家庭”研究先驱爱丽丝·米勒在畅销代表作《为了你好》中,用历史著名的经典案例,探讨了有毒的家庭教育对个人乃至社会造成的长期影响。

本周六下午,心理咨询师郑世彦、文学博士汪丽将从本书出发,与读者一起反思“为了你好”式教育,探讨养育过程中以爱为名的暴力,拥抱那些“听话”的小孩,用理性的思考温暖现实。

10.26|14:30-16:30

寻麓书馆·麓湖馆·麓客厅

地理学家段义孚:一位探索世界的孤独者

刘苏

现任教于西南大学

译有《恋地情结》等

著有《上海市嘉定区拾荒者地方认同研究》等作品

张晋

艺术家

100公里策划人

内容简介

作为探索世界的孤独者,地理学家段义孚以其深邃的心灵和独到的观察视角,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理解空间与地方的窗户。他的故事,从站在世界舞台的少年到退隐学术角落的思考者,展现了一种从世界走向自我的独特人生轨迹。

作为“人文主义地理学之父”的段义孚,他的研究,不止于地图和坐标,而是深刻关注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以及感知我们该如何生活。他的成就包括获得地理学界的最高荣誉——瓦特琳·路德国际地理学奖。在本次活动中,我们将一起探索段义孚如何用他的好奇心和人文主义视角,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既真实又富有诗意的世界。

本周末,我们将与西南大学的刘苏和艺术家张晋一同走进段义孚的世界,探讨他的人文地理学视角如何让我们更好地认识“附近”和“远方”。

10.26|14:30-16:30

寻麓书馆·麓湖馆·开垦厅

出走与回归:在当代中国寻找日常和故乡

唐克扬

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首席研究员

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

王娅蕾

策展人

A4文献中心主任

内容简介

故乡,这个充满情感的词汇,往往与名声和记忆紧密相连。然而,并非所有的故乡都广为人知。那些默默无闻的地方,那些被时间遗忘的世代,以及那些难以辨认的美丽风景,它们的故事又是如何被记录或遗忘的呢?阅读和旅行,不仅是为了知识的积累和视野的拓展,更是为了寻找那些能够解开现实之谜的“地方知识”。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根植于某个地方。

在《无名的芜湖:寻找故乡和风景》一书中,作者唐克扬以人文主义的视角,深入探讨了长江边的小城芜湖对个体的深远影响。他通过个人的观察和思考,试图捕捉并解读那些模糊的城市印象,探讨它们如何构成我们对故乡的复杂情感。

10月26日下午,唐克扬将携手策展人王娅蕾,从芜湖这个无名之地的世情与诗境出发,探讨近世以来“地域特征”的兴起和解读。他们将分析这些特征是如何从个体的体验中汇聚成对整个社会的重大影响。这场讨论不仅是对一个地方的探索,更是对个体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找到自己位置的深刻反思。

10.26|14:30-16:30

寻麓书馆·麓山馆·报告厅

从宋代说起,中国妇女财产权的演变

景风华

四川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法学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法律史、礼制史、家庭史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的女性拥有哪些财产权利?从宋代到明清,再到民国,妇女财产权利发生了哪些变化?距离真正的平等还有多远?

以往研究研究中国的财产继承多从男性角度不同,学者白凯利用妇女史的独特视角,考察了当一个家庭中的男性子嗣缺席时,女性的财产权利会发生什么变化,并通过分析不同女性群体从宋代至民国时期拥有的财产权利,厘清了前人研究中对妇女财产权利的误解,成功地突破了以往学界在帝制中国之财产继承制度上形成的静态图像。

本周六,四川大学副教授景风华将从女性视角切入,从《中国的妇女与财产(960-1949)》出发,以引起冲突而闹到官府的财产继承案例为探讨对象以特殊见一般,带领我们从财产继承层面窥见千年以来女性困境演变之路。

10.26|14:30-16:30

寻麓书馆·麓山馆·开垦厅

微观成都:显微镜下的历史风景

王笛

历史学家

澳门大学历史系讲席教授

冯晖

作家

历史影像学者

内容简介

走进一座城市有多少种方式?除了走街串巷的city walk,东游西逛的vlog,我们还有阅读!本雅明的巴黎拱廊街,威廉·夏伊勒的战时柏林,金宇澄的上海弄堂,以及——历史学家们钩沉海量史料,重构出的城市历史记忆。

数十年来,历史学家王笛将目光投注在小人物的身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资料,构筑了以成都为中心的微观历史研究体系,重绘大众公共生活的生动画卷。作家、历史影像学者冯晖亦专注于城市微观史,多年来漫步成都街头,开启路上观察,将考现学与历史影像研究相结合,尝试连接成都的古与今。

10月27日,我们邀请到历史学家王笛与作家冯晖,以独特的微观视角,和大家一起重新阅读成都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

10.27|14:30-16:30

麓湖艺展中心·学术报告厅

反家暴,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的20年

李莹

北京市振邦律师事务所律师

中国法学会会员

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理事

刘红燕

作家

口述历史工作者

著有《妈妈的勇气:引导孩子找到自己》

内容简介

如果关注过各种跟性别暴力相关的受害者案件、新闻,你可能经常会看到李莹的名字。自2002年以来,李莹律师一直致力于妇女儿童维权工作,处理了500多起与家庭暴力、性骚扰、性侵害相关的案件,也直接推动了中国《反家暴法》的出台。

本周末,她将携带她的办案手记《走到春暖花开》来到成都,在寻麓书馆与读者分享她在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方面的法律经验和深刻见解。李莹律师将从个人经历、难忘案件、办案感受出发,深入探讨女性困境,以及对女性权益社会现状的法律思考进行多维度的探讨和交流。

10.27|14:30-16:30

寻麓书馆·麓湖馆·麓客厅

聊聊创作与生活以及没有财富的自由

周慧

写作者

健身爱好者

《认识我的人慢慢忘了我》作者

刘莹

金融从业者

终生学习的践行者

开垦社群成员

内容简介

在面对生活的诸多选择时,许多人能够忍受孤独,但并非所有人都能拥有那种坚韧不拔、随处生根的心灵。黄灿然诗人曾这样描述周慧的故事:一个来自湖南农村的女孩,她在深圳的奋斗并非为了成为商业巨头,而是追求成为一名作家。她的努力,是为了不必再努力,最终她赢得了一种无需财富的自由,过上了一种让贫穷显得无足轻重的生活。

这不仅是一个普通人不断重塑自我的故事,它还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深刻的真理:唯有真正重要的事物,才能在生命的长河中留下印记。

本周日,周慧将带着她的处女作《认识我的人慢慢忘了我》,与开垦社群成员刘莹一起,分享这本书背后的创作历程和生活体验。她们将探讨一种超越物质财富的自由,以及如何在生活中找到真正重要的东西。这将是一场关于如何在物质世界中寻找精神富足的深刻对话。

10.27|14:30-16:30

寻麓书馆·麓山馆·报告厅

当“鼠辈”决定走出迷宫

黄竞欧

作家、译者

首师大哲学系讲师

刘利

前出版行业从业者

开垦社群成员

内容简介

起床!干活!搬奶酪!日复一日!

这是《迷宫:一场存在主义历险》漫画中小老鼠呈现的状态。有一天,它突然觉察,如果没有奶酪呢?这一切还有意义吗?人生的出口在哪里?别人怎么看我,真的重要吗?

当代牛马陷入沉思,这本书的主角在演我。鼠鼠我啊,在迷宫中兜兜转转,精神内耗,终于有一天决定走出迷宫。

从自我和现实出发,一场关于萨特存在主义的深刻对话就此展开。10月27日下午,我们将听到《迷宫:一场存在主义历险》的译者黄竞欧和读书博主刘利有关人生价值确立的精彩对谈。当个体开始寻求自我与自由时,如何在生活的迷宫中找到方向。如果“鼠生”注定是场赢不了的游戏,也许我们可以自由地制定规则。

不用纠结意义,所有的路都通往出口。

10.27|14:30-16:30

寻麓书馆·麓山馆·开垦厅

「我」系列:如何构建自我?/如何看待不确定?/如何与TA人共存?

期许通过不同角度的探讨,看见更多可能性。

“书店不同分享场

共创出版机构

共创落地机构

特别支持

为激发更多朋友深入参与人文艺术生活,本周末连续两天参与寻麓「人文礼」分享会的朋友,10月25日 18:00前,将本推文分享至朋友圈,附上不低于20字推荐文字。本周末,凭朋友圈记录+分享会参与凭证,可在寻麓书馆前台获得A4美术馆盐田千春展览门票一张。

A4展览信息介绍:

以“线”的创作闻名全球的现象级艺术家盐田千春,东京、上海、深圳巡展近100万人打卡。西南首展&全新个展“宇宙回音(Another Planet)”,超强视觉冲击力,沉浸式治愈体验,三件超大型装置和20多件中国首次展出的绘画、小雕塑,征集5000个孩子的愿望并进行在地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