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希宁最终选择了最差的方式,G2北控赢在了斗志

深圳的最后一次进攻,战术的跑动比较成功, 有三种终结的方式,但,他们选择了最差的一种。

第一种,贺希宁接球后,假动作投篮后晃飞廖三宁再出手。

第二种,贺希宁将球回给底角空位的萨林杰,由萨林杰出手。

第三种,贺希宁强投3分。

毫无疑问,前两种方式是上策,第三种是下策,即便这俩人一整场外线都不准,但是深圳的确可以创造出空位投篮的机会。很多人可能都无法在那种千钧一发之际做出最正确的选择,但在CBA也有不少人能把握那些机会,我们也无法苛责于贺希宁应该更冷静一点,但事实就是,他还有很多错要去犯,他还要走那些超级明星过去早已走过的路。

贺希宁最后一攻不太明智的选择,大概就是深圳进攻的缩影,靠的是核心的硬解,缺少了团队篮球。

诚然,季后赛里,硬解的作用大于团队篮球,但是,你永远不可能将团队篮球的价值减少到几乎没有,团队篮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那些角色球员帮助核心分担一部分进攻的压力,贺希宁和萨林杰之外,并没有足够出色的帮手,周鹏和顾全看似得分都上双了,但效率实在不敢恭维,前者10中4,后者11中4。

注意,角色球员失误战术威胁和得分能力,影响是全局性的,贺希宁和萨林杰将遭受更多的防守压力,所以,贺希宁的效率也很低,17中5,命中率仅29.4%,3分6中0,然后,萨林杰尽管拿了37分22板,但是你又不用的不说,萨林杰的体能是个大问题,越到下半场,越是最后时刻,他的效率会直线下降,最重要的一次罚球,萨林杰2中1,导致北控在最后读秒阶段握有1分领先优势,后续整个攻防的策略都将收到影响,最后,北控凭借廖三宁的两罚全中领先了3分,然后就是贺希宁那次不太合理的出手。

看看北控怎么进攻的?

其实与首场较量无异,提速、避免落入阵地,因为深圳的内线防守相当了得,继上一场94个回合之后,这一场回合数竟然达到了98次,抢板后反击,抢断后反击,死球活球都反击,既有突破也有3分。

然后,阵地进攻,15挡拆明显要好于深圳,并且,15挡拆之后,有锋线的空切,形成了以挡拆和无球掩护为主要打法的团队进攻。按理来说,萨林杰内外线都有巨大的空间威胁,打起挡拆来远比北控更游刃有余,但深圳的致命弱点是,缺少优秀的1号位,所以深圳的进攻基本上靠的是萨林杰持球发起或者45号位之间的配合,无法真正带动全队,整个进攻缺少了一些活力。

北控有费尔德,联盟顶级的双能卫,连续第二场砍下30+的同时,再次送出了10次助攻,他的串联盘活了北控全队,张帆、孟子凯、邹雨宸和王少杰都在他的串联下有所发挥。

两队两次交手分差都不大,即便北控拿下了这场比赛,但你也不能说,他们在实力上要比深圳更强,我更认为,闵指导调动了全队的斗志,这是G2胜利的关键,因为在内线明显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他们的总篮板数和深圳持平——上一场输了18个。

另外,防守端的专注和积极逼迫深圳送出了17次失误,赛前,北控已经买好了飞往深圳打G3的机票,这就是他们的决心,北控大概在G2之前就已经赢下了气势,而气势对比赛有多重要,无需赘述。

北控和深圳的这组较量并没有完结,确切来说,这组较量是内线为核心的高大阵容和外线为核心的矮小阵容之间的较量,是团队篮球和球星硬解的较量,至于谁笑到最后,G3就是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