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丰银行行长之位空悬,经营表现全面居于股份行末流

5月中旬,恒丰银行发布新闻稿称,其副行长白雨石以党委委员、副行长(代行行长职责)身份出席活动。不久前的4月25日,白雨石还仅以党委委员、副行长身份出席活动;而此前的代理行长郑现中至少从2023年5月至2024年3月一直代理行长职责。

根据《中国银监会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中资商业银行代行行长职责的时间不得超过6个月。郑现中的代理期限是否违规尚未可知,新代理行长的上任是向正式行长过渡,还是替换上一任代理,令人疑惑。自2022年王锡峰离职后,恒丰银行行长之位一直悬而未决。

恒丰银行前身为山东烟台市住房储蓄银行,成立于1987年。2003年经过股份制改造,成为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更名为恒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截至2023年末,该行总资产为1.44万亿元,设有330余家分支机构,其中一级分行及总行直属分行20家,覆盖长三角、沿长江、黄河经济带、环渤海经济带等经济发达地区。

恒丰银行最为知名的有两点:一是它是仅有的两家未上市股份制银行之一,二是其内部腐败历史广为人知。连续两任董事长因贪污腐败被判死缓,两任行长或遭死亡威胁或被困于办公室。2018年,原董事长蔡国华落马,公司长达十余年的内斗结束。在新任董事长陈颖、行长王锡峰的带领下,恒丰银行剥离不良资产,引进大股东,迎来改革新生。

然而,恒丰银行的管理依然不稳定。2022年8月,原行长王锡峰离任,行长职位空缺至今;2023年1月,原董事长陈颖离任,辛树人成为新任董事长。

经历改革调整,但仍处人事浮动之际的恒丰银行,经营业绩表现上难有亮点。2023年和2024年一季度,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23.7%、19.9%,降幅在股份制银行中居前列。

不仅如此,近两年在养老金融行业发展和政策指引下,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及部分规模较大的地方性银行纷纷推出个人养老金融相关服务和产品,但恒丰银行至今没有动作,甚至连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业务和储蓄交易业务都尚未开办,是唯一没有开通任何个人养老金业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这显然不是良好经营管理的体现。

具体分析恒丰银行的经营表现。首先是在银行关键盈利指标净息差上,恒分银行居于股份制银行中较低水平。2022年和2023年净息差仅为1.68%和1.59%,远低于行业平均。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数据,2022年和2023年第四季度末股份制商业银行净息差分别为1.99%和1.76%。由于净息差水平较低,且受净息差缩窄趋势影响,恒丰银行2023年和2024年第一季度净利息收入同比仅增长3.3%和-1.5%,尽管其贷款规模在2023年全年增长了14.1%。

净息差缩窄已成为行业趋势,非利息收入占比的提升成为银行重要经营抓手。但恒丰银行非利息收入仅占20%左右,并且大部分非息收入并非来自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023年,恒丰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2.3亿元,占总营收比8.8%,同比下降11%。同期上市股份制银行中,最低非息收入占比为华夏银行的24%。显然,恒丰银行非息收入占比也排在全国股份制银行末流。

更令人失望的是,恒丰银行的低利差水平并未换来更高的资产质量。2023年末,恒丰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72%,远高于同期全国股份制银行平均不良率1.26%,也高于9家上市银行的最差不良贷款率1.67%。

作为经营风险的机构,风险抵御能力是重要考量因素。恒丰银行的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仅有152.24%,刚达到监管要求,远低于同期股份制银行平均水平194.94%。

由于拨备基础薄弱,叠加压降高不良率的需求,恒丰银行在营业收入增长不佳的年份,无法通过减少信用减值损失来调节利润。因此,2023年和2024年第一季度,恒丰银行在营业收入没有明显下降的情况下,经营净利润降幅远高于其他股份制银行。

2023年,恒丰银行营业收入252.75亿元,同比微增0.62%,归母净利润41.36亿元,同比大幅下降23.7%。9家上市股份制银行中,2023年净利润最大降幅为浦发银行的28.3%,其次为兴业银行的15.6%。

2024年第一季度,恒丰银行营业收入63.11亿元,同比微增0.8%,主要来自投资收益的增长;归母净利润11.56亿元,同比下降19.9%,同样受信用减值损失增加所影响。同期其他上市股份制银行最高净利润降幅仅为5.6%。

内部管理不稳,经营表现不佳便不足为奇。希望恒丰银行早日稳定内部管理基本盘,彻底革新,方能提升经营业绩,不负全国性布局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