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得发紫的海水稻,口感难吃还要种超百万亩,国家到底有啥打算?
金灿灿的水稻堆成山,又到了农民伯伯开心丰收的季节,可你知道吗,在水稻大家族,除了这种我们都熟悉的金黄色水稻,还有另外一种水稻颜色却是红得发紫。
这种整体外观呈现红紫色的水稻,被农业专家命名为海水稻,在我国有广泛种植,整体面积达到上百万亩。
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海水稻被种植这么多,难道是因为它的口感好,营养价值高吗?
恰恰相反,海水稻口感非常差,很多人都表示难以接受它的味道,这就让许多人感到疑惑。既然如此,种植海水稻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国家这么做到底有何打算?
一、粮食安全的战略布局
中国拥有超过14亿人口,对于国家的发展而言,粮食安全可谓是重中之重,任何一项有利于粮食安全,增产粮食的政策都显得至关重要。
海水稻的推广种植,恰好符合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需要。
先来介绍一下海水稻究竟是什么,严格意义上来说,海水稻的口感较差,至今为止没多少人愿意吃,其实算是一种耐盐碱的植物。
它并非生长在海水里的水稻,也不是利用海水进行浇灌的水稻,它是水稻家族中的一个特殊品种,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可以生长在沿海滩涂、盐碱地,具备一定的耐盐碱能力。
这也就意味着,在这种不适宜传统农作物生长的盐碱地种植海水稻,可以显著增加我国的粮食产量。
想必很多人对此会感到不解,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国土面积更是位居世界前列,我们有必要做到这个程度,甚至连盐碱地都要开发利用起来吗?
这就需要向大家介绍,中国土地资源的四大基本特点,那就是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少、类型复杂多样,耕地比重小,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37亩,甚至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3。
更重要的是,伴随着近些年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可耕地被改为建筑用地,这进一步加剧了我国耕地资源紧缺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利用原本无法种植粮食作物的盐碱地,自然就成为提高中国粮食自给率的一个关键方向。
中国的盐碱地面积有多大?
据官方给出的数据显示,中国盐碱地面积约为15亿亩,其中可开发利用的盐碱地面积就达到5亿亩。
与之相对比,中国的耕地面积不过刚19亿亩,如果能将这5亿亩可开发的盐碱地利用起来,想想看会对我国粮食产量的提高起到多大的作用。
海水稻的培育与推广,就是为了应对我国当前紧迫的粮食需求。
通过广泛种植海水稻,可以将大量盐碱地转化为可耕种的粮食用地,从而缓解我国的耕地资源紧张难题。
许多人诟病海水稻开发至今口感较差,但它没有普通水稻经常会出现的病虫害,矿物质含量也要比普通稻米更高。
抛开口感不谈,海水稻其实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有机食品,口感优化升级想必就在不远的未来。
二、盐碱地的高效利用
上述内容中提到,中国的盐碱地面积非常大,广泛分布于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
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什么是盐碱地,为什么这类土地不适宜耕种传统农作物?
盐碱地顾名思义指的是土壤中含有过量的可溶性盐类物质或碱类物质,这样的土地具体表现为土壤结构差、营养贫瘠、水分渗透率较低,植物根系容易被高浓度的盐分破坏。
可想而知,在我国的东北、华北乃至西北地区,如果当地的气候环境较为干旱,水分蒸发速度比较快,盐分长时间积累在表层土壤中,就有可能导致盐碱地的出现。
在过去盐碱地普遍被认为是贫瘠无用的,因为它没办法进行常规农作物的种植,最终只能被忽视、弃用。
可现如今伴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像是海水稻这样抗盐碱的农作物被研究并推广了出来。
这就意味着,以往被视为“荒地”的盐碱地,有可能得到重新利用开发。
将海水稻种植在这些含盐量较高的盐碱地上,可以将这些原本不适宜耕种的土地,逐渐转化为粮食生产用地。
这将会直接扩大我国的可利用耕地面积,还能够改善当地的土壤结构,降低土地的盐碱度,甚至还可以修复当地的生态环境,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现象的出现,减少沙尘暴发生的频率。
三、技术创新与农业的现代化
关于海水稻的研究与培育,中国走在了世人的前头。
早在2012年,中国的科研团队便开始着手进行海水稻的研发工作,并最终于2017年培育出第一代海水稻。
这意味着什么?
海水稻的诞生与技术突破,标志着中国的现代农业科技,乃至基因育种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前沿水平,这体现出中国的技术创新,与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首先我们都知道一个常识,那就是普通的水稻没办法在盐碱地这样的环境下存活生长。
那么问题来了,具备耐盐碱性的海水稻,是通过怎样的技术诞生出来的?
答案是我们都很熟悉的转基因技术,中国的科研团队,需要研究一组组的耐盐碱植物的基因组,然后再找出可以帮助植物抵御高盐分、高碱度环境的基因。
在此之后,将这些基因转移到传统水稻当中,就可以让水稻获得耐盐碱能力。
相较于袁隆平提出的杂交水稻技术,转基因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短时间内针对特定基因进行调控,从而缩短海水稻的育种周期。
这就带来了另一个问题,相较于已经发展成熟的杂交水稻技术,中国的科考团队,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转基因技术培育海水稻?
这就需要提到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即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举个常规的培育案例,想要让水稻的穗子和穗粒又大又多该怎么做?
答案是找到两个遗传性不同,但是性状优良且能互补的品种进行杂交,例如一个水稻穗子大但穗粒小,另一个水稻的穗粒多,将其杂交就有可能得到穗子和穗粒又大又多的新品种。
但这样做也有一个弊端,那就是需要耗费的时间非常久,可能要5到10年以上的时间,但如果使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就没有这么麻烦了。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分子标记,来追踪特定性状基因,可以让科学家快速准确的识别到,他所需要的具备特定性状的个体。
就拿海水稻的培育为例,利用这项技术,科学家可以迅速锁定那些耐盐碱植物当中,具有耐盐性、水分利用效率高的基因,然后再将其转移至水稻当中,从而培育出具备耐盐碱性的海水稻。
这也就意味着,从表面上来看,中国的科研团队顺利研发出了海水稻。
但只有业内人士才能明白,这相当于中国同时在基因编辑、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多个前沿技术领域获得突破,这直接对外体现出中国科技实力的强大。
四、生态环境保护
前面的内容中不止一次提到,盐碱地被认为是难以利用的“荒地”,时间久了,盐碱地都会不可避免的进一步恶化为荒漠化区域,然而随着海水稻的引入种植,盐碱地将会重新焕发生机。
就像是上述内容中提到的,在盐碱地上种植海水稻等耐盐碱性作物,将会让土地重新转化为可用于种植农作物的传统耕地。
那么问题来了,这一土地性质的转化是怎样实现的?
盐碱地的最大问题是土壤中的盐分含量过高,导致土壤硬化、结构疏松、植物根系没办法在这样的环境下扎根、吸收水分,但如果种植了耐盐碱的海水稻以后呢?
海水稻的根系,可以将土壤中的盐分顺着根系向地下层迁徙,从而降低地表的盐分浓度,进一步改善土壤的可种植性。
随着海水稻的生长,其根系还可以改变土壤的微环境,从而增加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
另外海水稻还可以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繁殖,它们的活动将会进一步增加土壤的肥力,并有效减少土壤中盐碱性物质的浓度。
时间久了盐碱地便会重新成为良田,防止盐碱地恶化、荒漠化。
所以说海水稻的种植并非单一作物的生产过程,它更可以为整个生态环境的稳定带来重要作用。
如今全国范围内都在呼吁盐碱地变良田,类似于海水稻这样的耐盐碱作物,只会被更加广泛地种植。
结语
自2012年起,我国海水稻种植从科研试验阶段,正式进入到规模化推广阶段,等到了2022年底,我国海水稻的种植面积正式突破100万亩。
你还知道有哪些耐盐碱作物,如今正在被国家广泛用于推广种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