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血球制造奈米载体 国卫院研发化疗新药潜力十足
国卫院生医工程与奈米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黄东明。(陈人齐 摄)
国家卫生研究院今日发表一项可望应用在癌症治疗的新技术,以人体血液中的红血球制造红血球微囊(RBC- derived vesicles RDVs)当作奈米载体,包裹俗称「小红莓」的抗癌药物阿霉素,经动物实验证实可在低剂量药物使用下抑制癌细胞生长,此外红血球微囊还可装载氧化铁粒子、光敏感物质,未来也有机会应用在干细胞标定、核磁造影追踪等,用途可说是相当广泛。
这项以人体红血球制造红血球微囊包裹的新颖奈米技术,是由国卫院生医工程与奈米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黄东明带领的团队进行开发,目前已获我国及美国专利,并分别在第10届、第18届新创奖获肯定。
黄东明表示,目前市场上所用或开发的奈米载体都是以生物体外的材料进行人工合成,如聚合物或无机物材料制成,虽然具有精准调控合成的优势,但有溶解性较差、对细胞产生毒性等问题;脂质奈米粒子合成虽具较佳的生物相容性,但装载药物效率却较差。
而用人体红血球制成的红血球微囊,不仅没有毒性问题,还能提高药物的装载效率。黄东明表示,红血球因没有细胞核,结构较其他细胞来的单纯,加上红血球本身带氧,让阿霉素在进入癌细胞后不易被溶酶小体排出,反而因大量的活性氧促使阿霉素攻击粒腺体,导致癌细胞凋亡。
动物实验中也看到,使用红血球微囊包裹阿霉素的组别,与未使用药物的对照组相比,同样能达到缩小癌细胞的目标,效果甚至略胜使用传统载体阿霉素的组别。不过黄东明认为,这项发明最重要的意义在于红血球微囊的阿霉素使用量,仅需传统版本的1/50,不仅有望减轻人体副作用,未来甚至能以增加剂量的方式改善疗效。
黄东明指出,根据目前线索推测,红血球微囊包裹的阿霉素使用,可能有助于抗药性癌症、转移性癌症、胰脏癌、脑癌等治疗,将来如正式应用在医疗,也仅需由病人自体或健康捐赠者的血液制造微囊奈米粒子来包裹阿霉素,作业时间仅需数小时,为癌症病患提供精准治疗的新契机。
至于此技术是否能应用于更多癌别?黄东明表示,目前仍有待更多动物实验证实,目前将先专注在脑癌药物开发,如一切顺利有机会在2~3年内进入人体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