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选人如何赢得年轻票

(图/本报系资料照)

政党在总统大选中要获胜,能否获得年轻选票,是关键因素。

怎么做?首先,要让年轻选民有参与感。候选人的大型造势活动,诉求对象是一般选民,并非特别为年轻人举办的活动。年轻人有自己喜欢的话题跟活动方式,候选人要让年轻人觉得,他们了解这些话题,也愿意举办那些活动,跟年轻人一齐在活动中快乐学习,分享彼此的生活经验。

其实年轻人不见得排斥年长候选人,否则,柯文哲不会有这么多年轻粉丝。但国民党和民进党因为历史较为久远,专业政治人物在党务或公务中忙碌沉浸久了,行走坐卧与言谈举止,就跟年轻人的说话或行动方式,距离愈来愈远,要获得年轻人的支持与认同,也就愈益困难。

然而,候选人也曾经年轻过,他们年少轻狂时的故事,可以坦率地与年轻人分享;年轻人也爱听那些精彩的故事。候选人用年轻时的自己,跟年轻人交流,才能在年轻的氛围中,产生青春的共鸣。在交流中,年轻人才会知道,候选人也曾经年轻过、爱过、恨过、做过梦、努力过、被肯定过、被责骂过、徬徨过、犹豫过,然后才找到自己最终要走的道路。没有这些分享,年轻选民永远觉得自己跟候选人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中,当然就不会投票给在心灵上与自己完全没有交集的候选人。

其次,在政策面上,候选人应该要倾听年轻选民的心声,了解他们真正关心什么问题。青年政策不该是候选人自己想当然尔的意见,而应该是先了解年轻人的需求与烦恼后,再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办法。年轻人要如何就业、在低薪的状况下,能不能也有理财规画的途径、要怎么思考结婚生子的问题、能否在政府财经政策的协助下,实现住者有其屋的理想;如果想出国深造,能不能获得政府更多的协助、以及两岸未来到底有多大风险;这些风险对年轻人的未来又有何影响?这些是我和年轻人在大学校园中互动时,最常被问到的问题。年轻人要的是政府能用一套制度,给年轻人在社会上起步发展的机会,而不是到选举时,才用大撒币的方式,来收买年轻选票。

总之,要赢得年轻选票,就要先赢得年轻人的心。候选人募得选举经费后,可以开放更多辅选打工的机会,让年轻人到竞选总部或各县市的竞选办公室,观摩学习竞选过程。候选人也可以在各地举办像是露营这类的活动,在篝火旁和年轻人围坐一圈,倾听年轻人的心声,也讲讲自己年轻时的故事,和年轻人有真正的心灵交流。柯文哲式的卖萌傻笑,未必是年轻人唯一喜欢的候选人模式;年轻人需要的是,真正关心他们,愿意倾听年轻人心声,也有办法解决年轻人特有问题的候选人。没有相互认同、没有深刻的心灵交流、没有解决困扰的政策,又怎么会有年轻选票呢?(作者为中国文化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