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拓展“校友经济”,武大校友企业五年在鄂签约投资超6000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霜降,实习生杨毓 武汉报道11月28日,在武汉大学校友企业家论坛上,湖北省商务厅厅长龙小红介绍,武汉大学是湖北闪亮的金名片,近五年武大校友企业在湖北签约投资超过6000亿元,成为湖北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湖北科教资源富集,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发展“校友经济”是应有之义。这些本土高校不仅能发挥学科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作用,同时也能促进产教、校企、校地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服务于当地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招商引资。
武大校友为湖北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智力和创新支撑。今年,李德仁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带领团队研发的全球首颗专业夜光遥感卫星“珞珈一号”,多项技术性能超越GPS;校友企业亿纬锂能在湖北建设华中规模最大的动力和储能电池生产基地;居然之家在湖北开设7家现代百货店、142家门店,投资超过200亿元;泰康保险集团在湖北布局了泰康科技与大健康总部、泰康之家•楚园养老社区及康复医院、泰康同济(武汉)医院等9个主体,助力湖北构筑大健康产业生态;卓尔、长飞光纤等校友企业长期扎根湖北。
“躺平不是企业家精神,这就是武大走出的企业家劲头。”武汉大学校友企业家联谊会理事长,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表示,一个产业领域长期以来形成了竞争格局,后来者若想突围只有创新这条路。创新是一个永续的过程,没有断崖式创新,只有不断的积累。而商业创新的原则一定是安心、便捷和实惠,无论是商业模式创新还是产品的创新,须遵循这一原则。
就例如,泰康较早布局医养服务,将传统的保险业务延伸到实体医养康宁服务领域,应运而生“新寿险”的概念。陈东升将其提炼为:在传统寿险负债端和投资端的二维结构中,加入医养康宁服务端,形成“支付+服务+投资”三端协同的寿险发展新模式。这一模式在传统寿险亟待寻找新增长点的关口,有助于推动寿险行业升级,培育寿险业新质生产力,帮助企业穿越周期。
“做生意或者做业务,不能只考虑短期能不能赚钱,还要长远考虑从事这个行业之后能不能取胜。”论坛现场,公牛集团董事长阮立平也谈到,做到行业的“第一名”很重要。一是行业内是否有企业已经非常厉害,或是占据垄断地位,如果有,要想打败他们成为第一名很难;二是行业的产品和技术是否还有创新的空间,如果有,那么即使是第二、第三、第四名,也可能通过创新改变整个行业。
据了解,作为国内民用电工领域的龙头企业,公牛集团近年来也在发力以创新谋进,围绕“智能生态、新能源、国际化”三大方向推进战略升级,形成了“电连接”“智能电工照明”“新能源”三大业务板块,从而实现了稳健增长。
就在本次论坛的前一天,2024年武汉大学校友企业家论坛科技分论坛暨第四届珞珈山街“科技创新在珞珈”论坛举行,武昌区珞珈山街道与武汉大学深圳校友会签署合作协议,将在产学研、人才交流、资源共享、产业智库建设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在武昌区就地转化和产业化,为辖区企业和研究机构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在此次论坛上,武汉市武昌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徐涛表示,武昌区辖区内集聚了包括武汉大学在内的25家高校院所和一大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驻区的两院院士达29位,占全省近40%,在校大学生超20万人。通过镇校企联合,建立了湖北省北斗卫星技术应用协会、武汉数据智能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这些一流的创新平台、独有的创新成果、丰富的创新人才为广大校友各展所长提供了舞台。
就“校友经济”在湖北进一步壮大的路径,龙小红认为,广大校友可以进一步关注湖北、布局湖北,携手打造内陆开放的高地,围绕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谋划和实施更多项目;携手打造中部强大的市场,共同构建链接全球的供应链;携手打造投资兴业的沃土,吸引更多的校友企业家来湖北考察投资、深耕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