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探索地方对非合作新模式
本报记者 俞慧友
近日,来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马达加斯加总统拉乔利纳,专程到湖南参观访问。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是他此行的重要一站。此次访华,拉乔利纳提出了三方面请求。其中之一,就是希望加强对华农业技术合作,在马达加斯加160万公顷可用耕地上种植中国杂交水稻,保障马达加斯加粮食自给,恢复粮食出口国地位。
不久前,津巴布韦总统姆南加古瓦一行先后到湘潭、长沙等地参观访问。他对湖南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发展等印象深刻,并表示,津巴布韦愿进一步深化与湖南的交流合作,欢迎更多湖南企业到津巴布韦投资兴业,实现互利共赢。
因为“一粒种子”,湖南与很多非洲国家结缘。超越“一粒种子”,湘非打开中非产业链合作广阔空间。打造对非产业链合作承载区,正是湖南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的重要内容。今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提出“十大伙伴行动”,产业链合作伙伴行动位列其中。助力中非打造产业合作增长圈,湖南力量备受期待。
杂交水稻印上马达加斯加纸币
“‘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毕生追求的梦想,也是研究中心科技工作者的责任。”研究中心主任唐文帮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他们正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对非合作专家队伍,为非洲农业发展提供“智力引擎”。
为帮助非洲国家引进杂交水稻、提高维护粮食安全的能力,研究中心与埃及、马达加斯加、几内亚等国建立密切合作关系。2019年,研究中心与马达加斯加农业、畜牧业和渔业部,以及袁氏马达加斯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牵头设立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非洲分中心,为非洲国家搭建适合本国的杂交水稻研发平台。“根据我们在非洲发展杂交水稻的经验,要大幅提高杂交水稻在非洲的普及率,就要实现杂交水稻品种、人才和技术的本土化,并探索出高效推广体系。”唐文帮说。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