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梅兰竹菊,把握这四大特性
"四君子"是中国画的传统题材,以梅、兰、竹、菊谓四君子。文人高士,常借梅、兰、竹、菊来表现自己清高拔俗的情趣,或作为自己品德的鉴戒。起源可早至晚唐,到宋代更为盛行。
表示作者的胸襟,作为自我心灵情致的表现。宋末郑思肖善画兰,而且兰无根,即寓意为河山破碎的无根之忧。明代黄凤池辑有《梅竹兰菊四谱》,从此,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那么,在画梅、兰、竹、菊时,重点要把握什么呢?
梅鹊图轴 宋 沈子蕃
画梅花风姿
梅花较耐寒,花开特别早,在早春即可怒放,它与松、竹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人们画梅,主要是表现它那种不畏严寒、经霜傲雪的独特个性。
据画史记载,南北朝已经有人画梅花,到了北宋,画梅就成了一种风气,最有名的是仲仁和尚,他创墨梅,画梅全不用颜色,只用水墨深浅来加以表现。据说他有一次,看到月光把梅花映照在窗纸上的影子,从中得到了启发,便创作出用浓淡相间的水墨晕染而成的墨梅。
此后,另一画家杨补之在这种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了这种画法。创造出一种双勾法来画梅花,使梅花纯洁高雅,野趣盎然。元明以来,用梅花作画更多。元代最大的画梅大师应该首推王冕,他自号梅花屋主,他的水墨梅画一变宋人稀疏冷倚之习,而为繁花密蕊,给人以热烈蓬勃向上之感。
王冕的存世名作,是他的一幅《墨梅图》他用单纯的水墨和清淡野逸的笔致,生动地传达出了梅花的清肌傲骨,寄托了文人雅士孤高傲岸的情怀。
历代画梅代表,如王冕、刘世儒、石涛、金农、汪士慎、朱宣咸、关山月等。
但是,要画好梅花,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画梅人还必须有画梅人的品格,有人称之为"梅气骨",一种高尚的情操和洁身自好的品格,正所谓:"画梅须有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
烟笼玉树图 明代 陈录
画兰花风气
人们画兰花,一般都寄托一种幽芳高洁的情操。如楚国诗人屈原就以"秋兰兮清清,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这样的诗句来咏兰。但兰花入画则比梅花晚,大概始于唐代。到了宋朝,画兰花的人便多了起来,据说苏轼就曾画过兰花,而且花中还夹杂有荆棘,寓意君子能容小人。
南宋初,人们常以画兰花来表示一种宋邦沦覆之后不随世浮沉的气节,当时的赵孟坚和郑思肖,被同称为墨兰大家。
李苦禅 兰石双鸟
元代以郑所南画兰花最为著名,寓意也最为明确。据说他坐必向南,以示怀念先朝,耻作元朝贰臣;他画的兰花,从不画根,就像飘浮在空中的一样,人间其原因,他回答说:"国土已被番人夺去,我岂肯着地?"因此,欣赏绘画,也是必须了解历史背景的。而清人画兰,则以"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最为著名的了。
郑板桥是一个注重师法自然的人,他画过盆兰。但尤嗜好画"乱如蓬"的山中野兰,为此,他曾自种兰花数十盆,并常在三春之后将其移植到野石山阴之处,使其于来年发箭成长,观其挺然直上之状态,闻其浓郁纯正之香味,因而得山中兰"叶暖花酣气候浓"的贞美实质。
元 倪瓒《竹枝图》
画竹子风韵
竹入画,大略和兰花相当,也始于唐代。唐代的皇帝唐玄宗、画家王维、吴道子等都喜画竹。据说到了五代,李夫人还创墨竹法,传说她常夜坐床头、见竹影婆娑映于窗纸上、乃循窗纸摹写而创此法。
到宋代,苏轼发展了画竹的方法,放弃了以前的画家们的双勾着色法,而把枝干、叶均用水墨来画,深墨为叶面,淡墨为叶背。以后的元明清时代,画竹名家辈出,只要是山水或花鸟画家,没有不画竹的,而且开始强调竹的整体气势。不过,在众多的画家中,郑板桥的画竹也堪称为一绝。
潘天寿 湘江风竹
对于画竹,郑板桥曾写下了自己的体会:"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此机也。独画云乎哉!"因此,从竹子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象中得到启示,激发情感,经过"眼中之竹",转化为"胸中之竹",借助于笔墨,挥洒成"手中之竹"即"画中之竹"。郑板桥的作品,存世较多,流传也广,自清代以来,被世人行家所叹眼,成为"人争宝之"的珍品。
菊花蜻蜓图 齐白石(1864-1957)
画菊花风骨
菊花入画则稍晚,大略始于五代,比起梅兰竹来说,表现菊花的作品则相对要少得多。根据画史来看,五代徐熙、黄筌都画过菊,宋人画菊者极少。元代苏明远、柯九思也有菊的作品。
明清两代画菊的也不多。现有明代吴门画派中最享盛名的画家陈淳的一幅《菊石图》藏于首都博物馆,这是本来就较少的菊花作品中的珍品。
梅兰竹菊入画,丰富了美术题材,扩大了审美领域,它们不但本身富有形式美感,而且可以令人联想起人类的品格,所以它既便于文人们充分发挥笔墨情趣,又便于文人们借物寓意,抒发情感,因此,描写"四君子"之风至今不衰。
历代名家梅兰竹菊诗画欣赏
探波傲雪,剪雪裁冰,
一身傲骨,是为高洁志士。
元 王冕《墨梅图》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早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回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墨梅》
居简
莫恨丹青废画工,不须求异只须同。
玉容不及寒鸦色,故托缁尘异汉宫。
元 王冕《南枝春早图》
《早梅》
齐已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村前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墨梅》
张臬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早梅》
李公明
东风才有又西风,群木山中叶叶空。
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
明 陈录《万玉图》
《墨梅》
赵秉文
画师不作粉脂面,却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识,夏馥从来琢玉人。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明 陈录《梅花图》
《梅》
王琪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贡性之
眼前谁识岁寒交,只有梅花伴寂寥。
明月满天天似水,酒醒听彻玉人箫。
明 王谦《卓冠群芳图》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
庚信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梅花绝句》
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清 金农《红绿梅花图》
《新栽梅》
白居易
池边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今年好为使君开。
《初识梅花》
卢撰
江北不如南地暖,江南好断北人肠。
胭脂桃颊梨花粉,共作寒梅一面妆。
《十一月后庭梅花盛开》
蔡襄
日暖香繁巳盛开,开时曾达千百回。
春风岂是多情思,相伴花前去又来。
清 萧晨《踏雪寻梅图》
《次韵中玉早梅》
黄庭坚
折得寒香不露机,小穸斜日两三枝。
罗帷翠叶深调护,已被游蜂圣得知。
《红梅》
苏轼
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直和根拨送春来。
《红梅》
王十朋
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
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
清 沈铨《雪中游兔图》
《岭上红梅》
范大成
雾雨胭脂照松竹,江面春风一枝足。
满城桃李各焉然,寂寞倾城在空谷。
《题梅花图》
杨无咎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探梅》
杨万里
山间幽步不胜奇,正是深夜浅暮时。
一枝梅花开一朵,恼人偏在最高枝。
清 汪士慎《梅花图》
《题画梅》
李方膺
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
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
《岭梅》
张道洽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
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
《观梅有感》
刘因
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
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
清 陈枚《月下赏梅》
《赠范晔》
陆凯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早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空谷幽放,孤芳自赏,
香雅怡情,是为世上贤达。
五代 黄居寀《花卉写生图册》
《幽兰操》
韩愈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
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
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兰》
唐彦谦
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
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
元 赵雍《著色兰竹图》
《兰渚泊》
施肩吾
家在洞水西,身作兰渚客。
天昼无纤云,独坐空江碧。
《秋思》
马戴
亭树霜散满,野塘凫鸟多。
蕙兰不可折,楚老徒悲歌。
《芳兰》
李世民
春晖开禁苑,淑景媚兰场。
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
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
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明 文徵明《兰竹石图》
《孤兰》
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非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幽兰》
崔涂
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春风到每迟。
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
明 徐渭《兰花图》
《兰溪》
杜牧
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
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
《与于中丞》
刘商
万倾荒林不敢看,买山客足拟求安。
田园失计全芜没,何处春风种蕙兰。
《和三乡诗》
刘谷
兰蕙芬芳见玉姿,路傍花笑景迟迟。
苎萝山下无穷意,并在三乡惜别时。
明 马守真《素竹幽兰》
《奉上徐中书》
褚朝阳
中禁仙池越凤凰,池边词客紫薇郎。
既能作颂雄风起,何不时吹兰蕙香。
《兰》
丁谓
彼羡南陔子,其谁粉署郎。
渥丹承露彩,绀绿泛风光。
屡结骚人佩,时飘郑国香。
何须寻九畹,十步即芬芳。
清 金农《红兰花图》
《盂兰盆》
晏殊
红白薇英落,朱黄槿艳残。
家人愁溽暑,计日望盂兰。
《兰》
梅尧臣
楚泽多兰人未辩,尽以清香为比拟。
萧茅杜若亦莫分,唯取芳声袭衣美。
《石兰》
梅尧臣
石言曾非石上生,名兰乃是兰之类。
疗疴炎帝与书功,纫佩楚臣空有意。
清 郑燮《兰花图》
《咏蕙》
朱熹
今花得古名,旖旎香更好。
适意欲忘言,尘编讵能老。
《兰涧》
朱熹
光风浮碧涧,兰枯日猗猗。
竟岁无人采,含薰只自知。
《咏兰》
余同麓
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天。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清 李方膺《兰石图》
《题郑所南画兰》
倪瓒
伙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
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题画兰》
陈献章
阴崖百草枯,兰蕙多生意。
君子居险夷,乃与恒人异。
《兰》
董其昌
绿衣青葱傍石栽,孤根不与众花开。
酒阑展卷山窗下,习习香从纸上来。
清 居巢《万带兰》
《水墨兰花》
徐渭
绿水唯应漾白苹,胭脂只念点朱唇。
自从画得湘兰后,更不闲题与俗人。
《咏同心兰绝句》
钱谦益
新妆才罢采兰时,忽见同心吐一枝。
珍重天公裁剪意,妆成敛拜喜盈眉。
筛风弄月,潇洒一生,
清雅澹泊,是为谦谦君子。
五代 李坡《风竹图》
《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竹径》
李得裕
野竹自成径,绕溪三里余。
檀栾被层阜,萧瑟映清渠。
日落见林静,风行知谷虚。
田家故人少,谁肯共焚鱼。
宋 文同《墨竹图》
《新竹》
元稹
新篁才解箨,寒色已青葱。
冉冉飘凝粉,萧萧渐引风。
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丛。
惟有团团节,坚贞大小同。
《酬人雨后玩竹》
薛涛
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
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
晚岁君能赏,苍苍尽节奇。
宋 吴炳《竹雀图》
《葺夷陵幽居》
李涉
负郭依山一径深,万竿如束翠沉沉。
从来爱物多成癖,辛苦移家为竹林
《玩友人庭竹》
施肩吾
曾去旋州看种玉,那似君家满庭竹。
客来不用呼清风,此处挂冠凉自足。
《题刘秀才新竹》
杜牧
数茎幽玉色,晓夕翠烟分。
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
渐笼当槛日,欲碍入帘云。
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
元 高克恭《墨竹坡石图》
《初食笋呈座中》
李商隐
嫩箨香苞初出林,五陵论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庭竹》
释智圆
移去群花种此君,满庭寒翠更无尘。
暑天闲绕烦襟尽,犹有清风借四邻。
《咏金竹》
蒋堂
百镒先寒一径深,潜疑造化铸成林。
贪夫或有凭栏者,不见修篁但见金。
元 赵孟頫《窠木竹石图》
《竹》
宋祁
修修梢出类,辞卑不肯丛。
有节天容直,无心道与空。
《紫竹》
梅尧臣
西南产修竹,色异东筠绿。
裁箫映檀唇,引枝宜凤宿。
移从几千里,不改生幽谷。
《种竹斋》
司马光
吾爱王子猷,借斋也种竹。
一日不可无,潇洒常在目。
雪霜徒自白,柯叶不改绿。
殊胜石季伦,珊瑚满金谷。
元 倪瓒《竹枝图》
《竹轩》
沈辽
古人爱修竹,潇洒临幽轩。
劲节有高致,清声无俗喧。
春日斗琐碎,秋风撼琅干。
谁知渭川富,千亩可悬冠。
《于潜僧绿筠轩》
苏轼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傍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明 孙克弘《殊竹图》
《书舍竹》
蔡确
窗前翠竹三竿,萧洒风吹满院寒。
常在眼前君莫厌,化成龙去见应难。
《员当谷》
苏辙
谁言使君贫,已用谷量竹。
盈谷万万竿,何曾一竿曲。
《和师厚栽竹》
黄庭坚
大隐在城市,此君真友生。
根行辰日斫,笋要上番成。
龙化葛陂去,风吹阿阁鸣。
草荒三径断,岁晚见交情。
明 徐渭《墨竹图》
《新竹》
惠洪
琅干数本倚墙阴,新笋均条忽作林。
昨日小轩添得境,却烦佳月碎筛金。
《种竹子题爱心亭》
范成大
洒扫宣华舍此君,烟中月下绿生尘。
他年上叶清风满,莫忘今年借宅人
《新竹》
朱熹
春雷殷岩际,幽草齐发生。
我种南窗竹,戢戢已抽萌。
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
清 郑板桥《七贤图》
《新竹》
杨万里
青士何年入大荒,羽仪禁者立如墙。
锦绷半脱娟娟玉,粉节新涂拂拂霜。
带雨小酣三日后,出墙忽喜一梢长。
今年秋闰防多署,剩借先生格外凉。
《义师院丛竹》
郭长倩
南轩移自处西坛,瘦玉亭亭十数竿。
得法未应输老柏,植根兼得近幽兰。
虽无农艳包春色,自许贞心老岁寒。
百草千花零落尽,请君来向此中看。
清 赵之琛《双钩竹石图》
《移竹》
辛弃疾
每因种树悲年事,待看成阴是几时。
眼见子孙孙又子,不如栽竹绕园池。
《高竹临水上》
虞集
高竹临水上,幽花在崖阴。
以彼贞女姿,当此君子心。
春阳不自媚,久露忽已深。
湘妃昔鼓瑟,怅望苍悟岑。
凌霜飘逸,特立独行,
不趋炎势,是为世外隐士。
宋 朱绍宗《菊丛飞蝶图》
《和郭主簿》
陶渊明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明 唐寅《菊花图》
《菊》
袁崧
灵菊植幽崖,擢颖凌寒飙。
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
《答休上人菊诗》
鲍照
酒出野田稻,菊生高冈草。
味貌复何奇,能令君倾倒。
玉碗徒自羞,为君慨此秋。
金盖覆牙半,何为心独愁。
明 徐渭《秋花图》
《秋菊》
骆宾王
擢秀三秋晚,开芳十步中。
分黄俱笑日,含翠共摇风。
碎影涵流动,浮香隔岸通。
金翘徒可泛,玉斗竟谁同?
《复愁》
杜甫
每恨陶彭泽,无钱对菊花。
如今九日至,自觉酒须赊。
《重阳席上赋白菊》
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明 吕纪《桂菊山禽图》
《野菊》
李商隐
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
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樽相伴省他年。
紫云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近御筵。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清 八大山人《菊石图》
《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不第后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菊》
苏轼
轻肌弱骨散幽葩,真是青裙两髻丫。
便有佳名配黄菊,应缘霜后苦无花。
清 恽寿平《五色菊花图》
《菊》
刘克庄
羞与春花艳冶同,殷勤培溉待秋风。
不须牵引渊明比,随分篱边要几丛。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池上》
赵师秀
朝来行药到秋池,池上秋深病不知。
一树木犀供夜雨,清香移在菊花枝。
清 钱维城《盛菊图》
《墨菊》
胡布
彭泽归来日,缁尘点素衣。
乌沙漉酒后,挂在菊花枝。
《菊》
李梦阳
万里游燕客,十年归此台。
只今秋色里,忍为菊花来。
《二色菊》
程先贞
黄衣彼美人,余有紫衣副。
不比炫春葩,姚魏敌门户。
《赏菊》
沈钧儒
一丛寒菊比琼华,掩映晴窗动绿纱。
乍觉微香生暖室,真拟奇艳出谁家。
清 张同曾《菊花图》
《秋菊诗》
陈毅
秋菊能傲霜,风霜恶重重。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