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税开征满六年 绿色税制释放发展红利

今年4月征期,距离环境保护税(下称“环保税”)首次申报时间已满6年。2018年环保税正式实施,取代此前的排污费,引导企业既算经济账又算环保账,加强排污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环保税通过“多排多缴、少排少缴、不排不缴”正向激励机制,不少企业通过技术改造等减少污染物排放,环保税负明显降低。

近年来,绿色税收制度等的逐步完善,倒逼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华能重庆珞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是环保税开征后的首批纳税人之一。公司财务负责人杨迎鸽表示,开征环保税之前,企业按照国家标准应当缴纳排污费,标准为每污染当量1.2元,排污费预计在800万元左右。环保税开征后,重庆执行的环保税征收标准为每污染当量2.4元,在发电量不变的情况下税负将翻倍。

转型迫在眉睫。火电厂之所以被人诟病“高污染”,关键是技术落后,比如煤炭燃烧不充分,缺少烟气处理设备等。珞璜发电厂就将6台发电机组全部进行超低排放改造,并增设煤场防风抑尘网等。

杨迎鸽介绍,经过上述改造,环保税法实施第一年,公司产生的污染当量数比2017年下降73.1%,缴纳环境保护税214万元,与2017年缴纳的排污费796万元相比,降低了73%。

前后两笔账,让珞璜发电看到了绿色转型的好处,2020年,珞璜发电厂建成了西南地区首个污泥耦合发电项目,“跨界接单”做起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他们将城市污水中的污泥经过处理后,作为生物质燃料送入电厂锅炉与燃煤混烧发电。据介绍,每吨污泥可产生相当于0.4吨普通燃料的效能,这个项目年处理湿污泥能力达40万吨,占重庆市生活污泥总量的一半,每年可节约标煤2.9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8.28万吨。

“这条转型之路,使我们实现了环保效益、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杨迎鸽说,仅环保税,我们就享受超2000万元的减免。

甘肃银光聚银化工有限公司(下称“聚银化工”)是一家大型国有化工企业,主要从事聚氯乙烯、聚碳酸酯等化工产品生产制造。环保税实施前,企业每年向大气和自然水体排放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氨氮等各类污染物超过900吨。2018年,在环保税政策的约束下,企业决定启动环保系统改造项目。

“项目刚开始阻力比较大、进展比较慢,因为管理层大都持反对意见。”聚银化工副总经理王立新王立新说,有人认为环保改造周期长,会对公司正常生产造成影响;也有人觉得环保技术改造资金投入太大,短期内难以收回成本。

根据企业测算,环保税开征后,如果将污染物整体排放浓度保持在低于国家标准50%,每年仅缴纳环保税22万元,少缴环保税近70万元。与几千万元的投资相比,每年省下的70万元税款只是“小账”。

但是环境保护问题,不能只算“小账”“眼前账”,更要算“大账”“长远账”。王立新表示,实践证明,环保投入的回本速度,远比预想得快。2021年,企业获得政府一次性污染防治资金近千万元。2023年,得益于环保、技术等多方面原因,企业被认定为先进制造业,开始享受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每年800多万元的加计抵减优惠,不仅缩短了回本速度,也为企业带来不小的收益。”截至目前,这家化工厂累计投资环保技术改进资金超9000万元。

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绿色税制、落实绿色税收政策,逐步搭建起以环境保护税、资源税、耕地占用税、车船税等“多税共治”的税法体系。绿色税制在引导企业治污减排、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助力绿色消费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环保税的收入规模也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态势,近年来总体维持在每年约200亿元的水平。

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强化税收政策支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税法,完善征收体系,加快把挥发性有机物纳入征收范围。

国家税务总局相关负责人指出,环境保护税法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体现“绿色税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单行税法,其环保意义和社会意义远大于财政收入意义。未来,随着环境保护税法的持续深入实施,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发展中树立更强的环保意识,算本企业的经济小账,更要算事关大局的环保大账,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