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攜手NASA跨國空品研究計畫 盼解決中南部空汙

环境部携手NASA与国内外学研启动高屏3D空品实验,今天举行启动典礼。记者胡瑞玲/摄影

为了解高屏地区空气污染成因及不同环流对空品的影响,环境部与交通部气候署、美国NASA合作启动高屏3D空品实验,盼透过计划找出中南部空气品质不佳的科学原因,配合第二期空污防制计划进而改善高屏地区的空污情况。

环境部今举行「环境部携手NASA与国内外学研启动高屏3D空品实验」启动典礼。环境部长薛富盛致词时表示,这是环境部成立以来最大、深度最深的研究计划,结合NASA(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东南亚地区、美国等跨国的大型研究,希望透过合作,让台湾空气品质的监测能从2D变成3D。

薛富盛表示,空气品质改善是要透过长期努力,以往都是2D点对点的平面资料,盼透过这个研究计划,找出中南部地区空气品质较差的科学原因,透过法规制定面,配合第二期空气污染防制方案,持续努力,相信对高屏空气品质改善有效益。

中央大学大气科学系特聘教授林能晖说,中南半岛、印尼现在仍有火耕的传统,配合著大气环流、西南季风,导致台湾细悬浮微粒(PM2.5)短时间内飙高。

林能晖指出,本次与NASA合作推动高屏3D空品实验(Kao-Ping Experiment, KPEx),同时也是亚太7-SEAS/Urban-AQ先期示范计划;预计将会完成3次密集观测,探讨大气环流、地形影响空气原生性及衍生性污染物的3D分布变化及境外长程传送影响,解析高屏空污成因,精进空污防制策略与行动方案。

中央大学大气科学系教授王圣翔说,过去地面观测只能看到地面污染物分布情况,但发现污染物会传到更高的地方后,再往下游传送,配合地形效应、季风、环流效应,会导致更高层的污染方向,这次研究透过无人机挂载PM2.5、臭氧、VOC等感测元件,特别挂载吸附大气样品的吸附管,让实验室可分析100多种VOC成分。

王圣翔表示,这次用环流实验概念,把观测测点布满高屏至台南,纵计有4个探空气球观测站、3个无人机观测站,加上其他单位的协助,可有密集垂直空间资料的取得。

环境部携手NASA与国内外学研启动高屏3D空品实验,今天举行启动典礼。记者胡瑞玲/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