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至本處 與歲月對話 蔣勳培桂堂書畫展

在嘉义新港古迹「林开泰诊疗所旧宅」修复的培桂堂里,蒋勋的书画散置于红砖、木梁与榻榻米之间,温润的经文与诗句落于障子纸上,本要糊门窗的纸从被遗忘的角落重见天日,与这有着91年历史的林家老宅一起讴歌岁月。

蒋勋在嘉义古迹展出「还至本处─蒋勋培桂堂障子纸书画展」,所用纸张为古宅找出的老障子纸,本为日治时代糊和室纸门之用。图/谷浩宇提供

「还至本处─蒋勋培桂堂障子纸书画展」于8月3日起展至明年2月25日。「还至本处」点题展览的精神,缘于培桂堂本是云门创办人林怀民祖父林开泰的老宅,2016年获嘉义县政府指定为古迹后,林氏家族捐出祖厝,在清理老屋时发现日治时代用以糊和室纸门的障子纸。

不知年岁的两卷纸,一卷未拆,另一卷残破褐黄,来到蒋勋手上,他视若珍宝,以这些纸作诗画。他说:「原来要糊门窗用的,被遗留在橱柜角落,数十年的尘灰、数十年的沧桑,人事多少变迁,朝代兴亡,那些原来要用却没有用的纸,像《红楼梦》的那一块石头,自思『无用』,与天地岁月对话,就生出一段故事。」

蒋勋。图/联合报系资料照片

书写佛经偈句 惜纸源自于父亲

当时台湾还困于大疫之中,蒋勋以这两卷纸书写佛经的摘句,为众生祈福,开笔的第一幅就是《金刚经》首段的「还至本处」,「中村制纸」的彩色包装也特地裱出来,说明纸的出处,也增添岁月的故事感。

写着「心无罣碍」,写「舍得」或「慈悲」,蒋勋说:「在这些空白的纸上,沾濡墨痕水痕,仿佛时间的泪光。」

蒋勋感谢收到这些有故事的纸。他回忆,父亲惜物,纸张更是如此,少时就看见父亲铅笔写过的纸总一叠叠折好留着,再拿来练习毛笔大楷,「曾经觉得父亲这个习惯近于悭吝,我也习惯了纸张随便丢弃、垃圾愈来愈多的时代。」

蒋勋所有的作品自然融入空间。图/谷浩宇提供

但如今,蒋勋明白了父亲是对的:「父亲一生消耗的物质这么少,不是因为环保理论,是他来自农村生活的俭朴信仰,所以身体力行。他一生的消耗可能是我一年的消耗,每思及此,我觉得惭愧,也有警醒。」

受父亲的影响,蒋勋也很少丢弃纸张、甚至开始收集纸张,每到日本,都特地去有数百年历史的鸠居堂寻找老纸,例如「五寸七寸」明治时代的美浓和纸便条就非常典雅,连小便条纸都传承着珍惜纸张的美学,封面印着「一茶」,简朴安静。这也是为什么他收到林怀民老家的旧障子纸会如此欢喜。

收到纸张时正逢台湾疫情严峻之时,蒋勋写了不少佛经偈句。图/谷浩宇提供

古迹不是画廊 作品展布费心思

这次展出十多件蒋勋书画,但培桂堂毕竟不是画廊,墙面布满林家历史的图文展示,如何将作品自然融入空间,则经过林怀民与此次策展人「谷公馆」负责人谷浩宇的巧思布排。

谷浩宇多次与蒋勋合作展览,了解其宏愿是希望美不限于画廊式的展出,而是普罗社会都可以接近,这次在培桂堂就是最好的实践,还请长期合作的裱褙公司「青雨山房」帮忙,完成这典雅的展览。

有年岁的纸张以不同形式回到老宅。图/谷浩宇提供

培桂堂老纸经蒋勋的挥毫,「还至本处」,却不是无声地糊上门窗,带着佛经、偈句回来,而榻榻米上放置一张猫的画作,那是蒋勋在池上认识的猫,跨时空来到这个近百年的老宅,慵懒神气,仿佛为空间添加一丝人间烟火气,也让参访者有不同惊喜。

蒋勋画池上的猫,来到老宅的榻榻米上。图/谷浩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