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文脉·花地西湖(第173期)】

刘大个子

□胡玲

身高一米八七,身材魁梧壮硕,站起来像座小山,走到哪里都比别人“高人一等”,他有名字,大家却习惯叫他“刘大个子”。

刘大个子从小的理想是做医生,却因为长得高、身体素质好,被选进了省篮球队。常年跟随教练四处参加比赛,大大小小拿了不少奖项,刘大个子还是做着当医生的美梦。每逢节假日,别的队员像脱缰的野马跑出去玩,刘大个子却独自躲在宿舍,饶有兴趣地看《本草纲目》《千金方》等中医书籍。

退役后,刘大个子被分配到县体育局,依然对中医保持着近乎痴迷的热爱。一有空,便跑去图书馆查阅中医医学典籍,或是跑去表哥开的诊所义务帮忙,为的是能偷师学艺。每月发工资后的第一次事情就是去旧书市场淘中医书籍。刘大个子家里有一半装的是他的医书,规模堪比一个小型图书馆了。

结婚生子后,刘大个子的愿望是把儿子培养成医生,可事与愿违,儿子对医学一点兴趣也没有,从政去了,刘大个子伤心了好一阵子。

退休后,刘大个子把所有精力放在了自学上,他买来全国十几所知名医科大学中医药专业的课本,白天看、晚上读,乐此不疲。整整十年时间,他几乎把大学的中医药知识读了个遍、摸了个透,笔记做了满满三十多本。老婆笑他是傻子。他呵呵一笑说,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中医药知识的乐趣多着呢!

每逢听闻亲朋好友有什么病痛,刘大个子会亲自登门,告诉他们这个病该怎么治、该吃什么药,滔滔不绝,说得一套一套的。人家当然不信他,说道,刘大个子,医学知识博大精深,哪是你说懂就懂的?刘大个子不服气,说这个病在某书的某页有记载,上面清楚地记载了中医治疗方法,不信我拿给你看。不一会儿,刘大个子从家里取来了书,翻开,果然和刘大个子说的一模一样,就连书名和页码也准确无误。大家虽然震惊,却只愿承认刘大个子的记忆力好,仍旧对他的医术将信将疑。

刘大个子不顾家人的反对,通过正规途径,开了间中医诊所,找他看病的人寥寥无几。老婆劝他关了诊所,刘大个子却不急,他说,时间会证明我的医术。

一天,刘大个子听说邻居王老三的儿子石头得了鼻癌,躺在床上等死。王老三的爹得鼻癌,刚去世一个月。刚死了爹,又要死儿子,王老三一家整日以泪洗面,正在筹备儿子的后事。刘大个子来到王老三家,对着石头的鼻子看了又看、摸了又摸,说,石头的确病得不轻,但只要你们按我开的药方吃上五天,保证痊愈。王老三说,石头的症状跟我爹的症状一模一样,我爹吃了那么多药都没救到命,你的药是神药?刘大个子神秘一笑,说,你按我说的做就是了。王老三一家人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态,给石头服了刘大个子开的药,结果五天后,石头下了床,活蹦乱跳,竟痊愈了。人们好奇刘大个子究竟使了什么手段,让石头起死回生。刘大个子哈哈大笑,说,石头根本不是鼻癌,只是普通的鼻炎,他是看到他爷爷得鼻癌死了,整天害怕,疑神疑鬼,总觉得自己也得了癌症,病倒了。这个世界上,很多人本来没有病,却自己吓自己,被自己吓病了,人啊,心态很重要啊。

医治好了石头,开始有人找刘大个子看病了。卖菜的李大姐,患顽固咳嗽半月了,来找刘大个子治。刘大个子给她开了一个星期的中药。李大姐吃了一周药感觉没什么效果,依然咳嗽。这时,有亲戚给李大姐带来一瓶青橄榄,她吃了两颗,竟然不咳嗽了。李大姐很气愤,逢人便说,刘大个子开的药没有用,还不如两颗青橄榄。

李大姐的话传到刘大个子的耳朵里,刘大个子并不恼,还要请李大姐吃早餐。李大姐欣然前往。在王记烧饼店,刘大个子请李大姐吃了三个烧饼,问,李大姐你吃饱没有?李大姐不好意思地摇摇头。刘大个子说,那我们去别的地方继续吃。刘大个子领着李大姐来到旁边的陈记烧饼,又点了一个烧饼给李大姐。这次,李大姐一个烧饼只吃了一半就满足地咂咂嘴说,吃不下了,这回真饱了。刘大个子会心一笑,佯装着李大姐的口吻和声音,说:王记的烧饼没有用,我吃了三个都没吃饱,陈记的烧饼我只吃了半个就饱了。李大姐摸摸头,恍然大悟,尖叫一声:啊!原来,是你治好了我的咳嗽啊,不好意思,刘大个子,我错怪你了。

第二天,李大姐把一面锦旗送到刘大个的诊所里,锦旗上书:妙手仁心。

从此,再也没人不相信刘大个子的医术了,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了。刘大个子成了真正的医生。

乡野之夏

□李风玲

绿树浓荫夏日长,乡野的夏天,是从一树蝉声开始的。我们的村庄不大,几乎整个地都被树林包围着。村东一个大树林,村西一个小树林。村南有树林,村北还有树林。一年到头地都是天空瓦蓝,树木常青。四季也分明,冬天像冬天,夏天像夏天。

像夏天的夏天,怎么能没有蝉。蝉一叫,整个的人心,就都热了起来。我的家就住在林子旁,林子里有很多的白杨和刺槐。白杨们满身都是眼睛,似乎看不够这个世界。刺槐树呢,从五月开始,就有大串大串的槐花垂着,好看好闻又好吃。就在白杨树不知疲倦的注视和大片的槐花香气里,蝉,忽然就撕裂了喉咙。

其实蝉分很多种,但“知了”是夏天的主唱。它的调门单一,却很高。它的嗓门高,就容易引人注意,于是也便成了大人小孩最易追逐的目标。尽管它每天都“知了,知了”地叫着,却往往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一竿子粘住,成了晚上大人们的下酒物。

夏日天长,晚饭桌就摆在院子里。也不用掌灯,因为天还没有黑下来。炎炎的暑气也还胶着在蝉声里没有退却。父亲坐一只木质的矮凳,面前摆一盅白酒,一盘弟弟粘来的“知了”,是他最好的下酒菜。夏日黄昏里的这顿晚饭,是父亲劳累一天之后最惬意的享受。

吃罢晚饭,收拾了饭桌,天也还没有黑尽。父亲从棚屋里拿出用小麦秸秆编结成的厚厚的草垫,在院子里铺开。我和弟弟立即脱掉鞋子跑上去,然后在草垫上一躺,即刻便有了长空当幕地当席的辽阔与豪放。年年都是这卷草垫,却年年都带给我们新奇,似乎草垫一铺,生活就换了个天地。但草垫太小了,父亲被挤在了一旁,他盘腿坐在一角,守一壶花茶茉莉。父亲一边喝茶,一边摇着蒲扇。蒲扇摇出来的风,更生动更自然,比空调温和得多。

夜色渐深,奶奶踮起小脚进了里屋。她要去挂蚊帐。无论草垫对我们有多大的吸引,长辈们也绝不允许我们在院子里睡上一夜。他们说夜里的湿气会严重侵害我们的身体,一时的惬意却会惹来后患无穷。面对我们极大的不情愿,奶奶开始严肃地举例。她说她娘家村里的一个人,因为贪图凉爽,在一块青石板上睡了一夜,结果第二天醒来,浑身都不会动了。我从小就对奶奶的话深信不疑,我于是带着对草垫和庭院的万分不舍,乖乖地回房睡觉。

房间里已经挂好了帐子。这是奶奶多年来一直挂着的帐子,很特别。它不是单一的红或者白,它是彩色的。已经发了黄的白底子上,印着一朵一朵的颜色,很像现在的迷彩。每次掀起帐子上炕,奶奶总是嚷着:“快点快点,别让蚊子跟进来。”于是连蹦带跳钻进帐子,那感觉非常刺激。一进帐子,奶奶就着急忙慌地将帐口拉严、抿实。

奶奶仍旧摇着蒲扇,给自己扇,也给我们扇。她嘴里絮絮叨叨着白天的事,然后声音却越来越小,我的耳畔也越来越模糊。我们都在这静谧的乡村夏夜里,甜甜地进入了梦乡……

夜行

□夏杨

我乘着音符划过黑夜

视野中霓虹光影摇曳

拉扯起遥远的记忆

吞没一切的夜的帷幕

与点亮起来的漫天星斗

连着前路连着远方

朦胧中我看见那盏长明的灯光

守候着我每一天

出去又回来

是否梦幻之中的飞驰

就可以逆光而行

就可以让我带着笑也带着泪

回到已经遥远的过往

再重温那个熟悉年代的温馨

让我看见蜂飞蝶舞花开花落

看见你容颜依旧笑意温暖

也让我看见那片无际的绿野

和无忧的小河与田园

今天我从哪里出发

又将去向哪里

夜色中我的思绪懒散混沌

一时淡漠了所有答案

唯有天上的星辰眨着眼

指引我在时空交错中前行

或许下一刻在某个点上停下来

我就能看到你

挎着竹篮

正微笑着向我走来

消暑绿豆汤

□戚思翠

炎炎盛夏,容易上火。此时,来一碗清凉爽口的绿豆汤,惬意,还解暑。

绿豆亦称菉豆,别名吉豆、文豆、青小豆,因豆粒的皮呈绿色而故名。绿豆营养价值极高,含有多酚类物质、生物碱、豆固醇、多种维生素以及钙、铁、钾等矿物质,有清热解毒、消暑利尿的作用。宋代《开宝本草》言绿豆:“煮食,消肿下气,压热解毒。生研绞汁服,治丹毒烦热风疹,药石发动,热气奔豚。”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赞誉绿豆“真济世之良谷也”,又说绿豆的解热解毒作用超过了赤豆。中医界认为,绿豆味甘性寒,厚肠胃,润皮肤,和五脏,滋脾胃。《本草纲目》记载其秘方为:“用绿豆、赤小豆、黑大豆各一升,甘草节二两,以水八升,煮极熟。任意食豆饮汁,七日乃止”,可“治天行痘疮。预服此饮,疏解热毒,纵出亦少”。

记得儿时,故乡夏天避暑“神器”很多:蒲扇、凉席、天风、河水、井水……一到放暑假,母亲为了防止我们这群孩子中暑,每天不是熬绿豆汤就是烧薄荷茶,或是酸梅汤、竹叶茶等,而最多的还是绿豆汤。母亲用自家种的绿豆浸泡一夜,翌日起早煮绿豆汤。用葫芦瓢往大铁锅里舀上大半锅水,放入淘洗干净的绿豆,大火煮沸后改小火慢熬。等锅里水沸再添进去少许凉水,盖锅继续熬煮,煮沸后重复刚才的流程,经过冷热刺激,绿豆皮很快破开,如同绽放的花朵一般。接着,再用微火熬煮一会,一锅绿豆汤就煮好了。只见大铁锅里绿豆上下滚动,一股诱人的清香扑鼻而来。熬好的绿豆汤,放入少许糖精搅拌均匀,然后倒进一干净的搪瓷罐里密封,用长长的绳子吊在草屋后的天然大冰箱——藕塘边上的那口“土井”里。这种“冰镇法”效果极佳,就连碗端在手里还透着丝丝的凉。一群孩子每每玩得满头大汗、口干舌燥一溜烟跑回家时,喝上一碗母亲递过来的清凉绿豆汤之后,从脑门凉至肺腑、全身,整个人顿时神清气爽。慈祥的母亲总是微笑着看着我们,脸上的皱纹绽放成一朵“花”。那时,我觉得母亲熬制的绿豆汤是世上的极品冷饮。

后来移居他地,一晃数十年。作为一介煮妇,每年夏天亦从超市买回绿豆、百合、莲子、冰糖等,熬煮绿豆汤。将绿豆淘洗干净,在冷水中浸泡半日,后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水,煮至豆粒开花,再加入冰糖搅拌均匀即可食用。如加入百合、薏米、桂圆、莲子等配料,可煮制成绿豆百合汤、绿豆薏米汤、绿豆桂圆汤、绿豆莲子汤等。放冰箱冷藏后再饮服,更是清凉爽口、生津止渴、沁人心脾。

前不久,儿子回来,当我给递上一碗绿豆汤时,他却淡然一笑,说:“老娘啊,我在回来的路上已吃了一大杯绿豆汤呢,您这个绿豆汤有点过时了……”我暗吃一惊,遂问缘故。原来,近些年来,儿子在外面打工,爱上了一种“江南绿豆汤”。其食材颇丰富:绿豆(主要的)、糯米、金橘、桂花、红绿丝、冬瓜糖、蜜枣、葡萄干、芸豆、水果等十多种配料,非常可口诱人。随即我用微信请教了朋友。她说,先将糯米和绿豆分开浸泡五六个小时,同时准备好其他配料,如喜欢吃水果的可以按自己口味加入果肉粒。然后把糯米和绿豆分别隔水蒸,但要注意糯米不宜蒸得过烂,保留一点嚼头,这样口感特佳。待糯米颗颗晶莹、绿豆粒粒开花,晾凉后放进冰箱冷藏。接着,在水中放入冰糖、干桂花、冬瓜糖、金橘、薄荷叶煮开,再晾凉后放冰箱冷藏,制成薄荷水。等到吃的时候,把绿豆、糯米、水果粒等加入薄荷水,一碗清凉解暑五彩缤纷的“江南绿豆汤”就大功告成啦。

呵呵,这个“江南绿豆汤”可真不一般。当我把冷却下来的半锅绿豆汤盛在一只透明大玻璃瓶中时,惊呆了。这哪是一瓶绿豆汤?简直像一件工艺品。绿豆青碧,颗粒饱满,撩人眼球;糯米雪白,清爽养眼,勾人胃口;冬瓜糖却变成了透明色,如同水晶一般;薄荷叶嫩绿滴翠,活色生香;红绿丝上下翻腾,一如银鱼游弋;金橘蜜饯,像一群仙女在舞蹈……再瞧瞧,绿豆汤色泽艳丽,又像一瓶彩色的宝石呢。舀上一碗,一口下了肚,真可谓“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绿豆和糯米香糯甘甜,金橘和薄荷满口生香,汤水清凉爽口、冰爽沁人,实在是美哉、妙哉。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永远是人们骨子里对美食的执着与追求。“江南绿豆汤”色香味俱全,真乃人间极品,可我今日方知它是人间最美味的消暑饮品。

烟雨东江(十一)

□牟国志

(接上期)《惠州妇女行劫图》描绘了惠州一商贩遭妇女抢劫的情形:“前期所记男贼女装一节,不过是贼面袭女子之形式耳,乃有女子面有贼之胆略者,不更奇乎?一则为枭雄之巾帼,一则为巾帼之枭雄,贼愈出面愈奇,人之受贼害者,愈不可问矣!惠州镇隆圩某甲贩运海味杂货,肩托而行,离圩里许,忽遇数妇人,目方注视,一妇突出短枪相向,甲不敢动,任其将货物掠去。”

此图所述,惊煞世人。历来为盗行劫者,多是男性所为,像女子那样集体持枪行劫,实属罕见,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惠州社会之现状。

《惠州犯人越狱图》描绘了惠州一批犯人集体越狱逃跑的情况:“惠州改良犯人习艺所,前经沈道择地举办,前后拨入九十六名。岂料五月初七晚,该犯一同破关而出,夺去洋枪二十支,布匹无算,向郡城小西门而遁。当时有勇七名随之而逃逸。陈太守派兵二百名尾追,勇匪各有伤毙云。”

惠州犯人集体越狱,并获得成功,除了监狱防守松懈外,也说明当时官府管治能力差的社会状况。

《龙门无法验尸图》描绘了龙门县发生土匪杀人案而官府缺乏验尸专业人员的情况:“日前龙门县令详禀,县属民人张润余以父张全养被叶亚开、李亚扬诱往买牛,携带银元四十在身,数天不返,嗣在塘坑贝山径寻到尸身,报县勘验。时皮肉消化,唯衣服尚存,当即验明确系伊父。其为叶亚开等图财害命无疑。但龙门县属无谙练验骨忤作,特饬南海县拣谙练验骨忤作,派送龙门检验等情,具禀岑前督。随经南海虞令以无谙练忤作,请免派送。”

相验命案,验尸忤作最为重要,当时南海、番禺这两个富县尚无谙练忤作,其余各州县更可想而知。

一天上午,何云彰从上塘街大宅院经伯公巷,来到水东街东江商行,与伙计打声招呼后,独自入内厅饮茶。

何云彰才呷上几口普洱茶,忽然间一个伙计匆匆忙忙闯进来,说:“老板,不好了!”

何云彰用严厉的眼色扫了伙计一眼,说:“发生什么事?看你这样慌慌张张的,有话慢慢说来。”

那伙计喘了一口气说:“昨日下午我们装船运往广州的那批货,在博罗苏村附近被抢了,船工至今下落不明。”

何云彰听伙计具体讲述全过程后,说:“这又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呢,你先回去,顺便把冯管家叫来。”

何云彰虽然嘴里说得那么轻松,心里却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他想,连我这堂堂正正的东江商行的货物都敢抢,这帮人应该有一定来头。他亦知道,东江两岸的山贼、游匪拦船劫货的事常有发生。就在几天前,有一艘驶往省城去的渡船,在行经博罗苏村与马嘶之间的河面时,忽听一声号角鸣响,劫匪蜂拥而出,截停渡船,用刀、枪驱赶搭船乘客到一个角落,挨个搜身抢掠。在乘客当中,有一官府吏员黄某去省里卸任,家人偕同前往。黄某被劫匪搜出官员印信,知其为官场中人,即将其砍伤至毙。他的家人也被打伤,血染衣襟。劫掠完毕后,匪徒们始将渡船驶到近岸,负赃登陆扬长而去。

“何老爷,找我有事?”何云彰在沉思中,忽听有人问话,蓦然回过神来,见是管家冯坤进来了,遂唤伙计递上茶水,让冯管家坐下。

待冯坤坐定后,何云彰对他说:“昨天商行运往广州那批货,在博罗苏村附近河面被劫了,你代我去苏村打听一下,劫船者是何方人士。”接着又嘱咐说,“因此事涉及命案,你此行要注意保密,不要让博罗官府知道,且早去早回。”

冯管家接下何老爷的任务,回家简单收拾一下行李,下午就到大东门码头,乘渡船赶往博罗。

两天过后,冯管家回来了,未及回家就先到商行来找何老爷。

何云彰问:“此行还顺利否?”

冯坤说:“托老爷的福,事情办得基本顺利。现已查明,劫我商行货物者,不是一般人物,而是老隆洪门大爷李彪所为。”

听冯坤说起李彪,何云彰沉重了几天的心情一下子释然了。这李彪他是知道的,而且还有过一点交集。

李彪现年三十多岁,十多岁时就加入了洪门,并跟随翟火姑征战赣南,失败后回到龙川,从幺满大爷开始,凭着一股豪气和仗义勇为精神,一步步升迁,三十多岁就成为龙川老隆洪门会党五爷。近几年官府对东江及老隆洪门进行几次大规模围剿,其兄弟死伤累累,大爷、三爷阵亡,二爷、四爷不知所踪,身为五爷的李彪遂被众兄弟拥为大爷。因其老隆山寨被官兵所毁,便率众兄弟来至博罗苏村至马嘶之间,安营扎寨,重操旧业。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