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疫外惊喜 潮境珊瑚修复加速度

基隆潮境封闭期间,珊瑚白化逐渐复原。(国立海洋科技博物馆提供/陈彩玲基隆传真)

国立海洋科技博物馆观察发现,前阵子疫情三级警戒禁止水域活动期间,潮境海湾少了人为干扰,水下噪音也减少,海洋生物彼此间有更多沟通与交流机会,还发现多数珊瑚白化与损伤现象也自动修复,甚至出现更多样生物。

疫情三级警戒从5月19日至7月26日,长达2个多月,潮境配合防疫封闭下水口,每天只容许公务潜水10人为上限,不开放一般水域活动。海科馆表示,封闭期间研究人员下海观察保护区生物的状况,发现许多差异,其中珊瑚礁总体去年曾因游客众多,被踢坏或触碰,出现白化现象,但现今已恢复,没有珊瑚有新的损伤或破坏。

海科馆进一步指出,人类潜水活动的低频声音与海洋生物沟通用的低频声音重叠,可能造成海洋生物彼此对话的干扰与不利,根据中研院生物多样性中心海洋生态声学与资讯实验室研究比较,去年端午节水域活动频繁,水下噪音强大,而今年端午节因禁止水域活动,噪音相对少,也让海底生物有更多沟通与交流的机会。

另外,国立台湾海洋大学海生所环境生理学实验室发现,非定栖鱼群,如乌尾冬、三线鸡鱼等,在保育区的停留时间变长,群体移动的速度变慢,显现海洋生物少了人为干扰而更自在;以研究为主的摄影团队也经由拍摄发现,除了鱼对人类变得没有戒心外,也出现更多样生物。

海科馆表示,配合中央防疫政策,仅开放休闲与公务所需的水肺潜水,目前假日预约均已额满,周间尚有少量名额,呼吁成功预约的潜客,务必依照时间换好防疫期间下水证后才下水,上岸后也请遵守防疫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