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短評】三軍儀隊撤守中正紀念堂,如此轉型,正義了嗎?
为落实中正纪念堂转型正义任务,三军仪队将规画移出中正纪念堂堂体,未来改于堂外的民主大道进行,且不再站哨,中正纪念堂大厅蒋公铜像前仪队卫兵交接仪式也成历史。记者林俊良/摄影
今天是政府解严37周年纪念,赖清德总统特地与行政院长卓荣泰一同,前往视察「政治档案开放应用情形」。赖总统特别强调,不希望任何人用民主反民主,不希望过去站在人民对立面,与极权主义站在一起的人,企图想要把国家带往过去。
对一般民众来说,更容易记得的改变是,原本驻守中正纪念堂的三军仪队礼兵,今天起撤出大厅,改在堂体之外的民主大道进行交班表演。
从2016年民进党赢得总统与国会多数以来,转型正义就是绿色执政的重大方向。某程度甚至可以说,算是从蔡英文总统以来,政府着力最多,也最有成绩的方向之一。至今中华民国的第二大党,大部分财产仍面临被充公的官司,几年来始终在调头寸窘迫度日。对于遏阻国民党再起挑战政权,这无疑是打蛇打七寸,最有效的一招。
转型正义的定义是,国家民主化之后,对于先前专制或极权政权所实施的违法和不正义行为之弥补。不过谁代表「民主化」,谁代表「违法不正义」?当年的东德与南非,堪称转型正义鼓吹者最常引述的例子。相较之下,东德共产党与南非长期执政的国民党,在「改朝换代」后不久就都消失。当下两国社会,也很少希望回到共产统治或种族隔离制度的声音。就此来看,台湾是否当真到了,社会有足够的共识,去实施所谓的转型正义?抑或只是一旦取得政权,就援引来自国外的名词,把「成王败寇」的清算,包装得比较美观一些?
这不禁让人想到,二次大战后的战犯审判,许多被处刑的德义日党政军要员,确实难脱侵略与不人道行为之责;但包括许多盟军名将战后也曾坦言,如果己方战败,自己也会成为战犯一员。更别说对战犯的追责当中,许多轴心国情报界或科学界的重要人士,因为本身从事业务的价值,立刻就被英美苏等国分别吸纳,他们在战争期间的作为也就无人闻问。更别说日本裕仁天皇,因为盟国不打算摧毁天皇体制,因此刻意将其除罪化,似乎过去数十年大日本帝国的侵略扩张,所有决策都与陛下毫无关系。如此决定当然很现实,甚至对维护日本乃至西方阵营的稳定很有贡献,但若要宣称符合「正义」,恐怕需要更厚一点的脸皮。
转回国内,其实道理类似:如果要以绿营对蒋中正总统及其统治时代的诠释,岂止应该撤除仪队,中正纪念堂根本就须废除。事实是从扁政府到赖政府,都曾经作过这方面努力,但社会大众对中正纪念堂乃至「尊蒋」思维,反感程度不如执政当局所期待;也因此对执政者标榜的「转型」,当中「正义」成分的含量,显然也不完全信任。最后结果也是折衷:「中正纪念堂」还在,但是「大中至正」要拿掉,仪队礼兵转到户外,要强调「自由广场」与「民主大道」;至于如今的仪队交班,是否仍代表对蒋中正的尊崇?纪念堂外就是民主大道与自由广场,是否代表认同蒋与民主自由的关系?这些都无法深究,只能稀里糊涂带过。
当然,既然是成王败寇,「王」与「寇」的程度,自然还是取决于「成败」的程度。政府之所以没把「去蒋」或其他清算国民党的行为推行到底,说穿了是目前状况下「不能」,而非意愿上「不为」。所以从扁政府以来,一个奇特的现象是:政府不断强调要开放档案,才能真正暴露当年威权统治的不义,然而开放档案之后,却始终不曾出现石破天惊、证明当年执政者偷偷犯下外界不知的弥天大罪的纪录;不断被外界抨击的几个「大案」,更是从来没查出过一点进度。政府对此质疑的回应,只能是再度宣称扩大开放:换言之,先前绿色执政的同志们,原来都没真正开放,所有前任都未落实转型正义?
也因此,赖总统今天言行的真正关键是,不能接受有人「用民主反民主」、「把国家带回过去」。如果想听点更坦率的大白话,自然就是立委苏巧慧昨日所云:现在是战斗时刻,必须阻止蓝白两党摧毁台湾的民主。
台湾人算不算是战斗民族,很难说;但说民进党是个战斗政党,答案应该无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