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权力 习家军致力内部发展

旺报社评

中共二十大后,李克强、汪洋退休,曾负责上海封城、清拆北京城中村的「习家军」李强、蔡奇入常,大陆外长王毅超龄入局,包括台湾在内的国际舆论惊呼:鸽派下台、战狼上位。多元社会媒体七嘴八舌不足为奇,但台海情势险峻,台湾对大陆的判断不能流于一厢情愿,更不能自我安慰,台湾需要客观理解、判断习近平第三任期的领导阶层与其所代表的施政方向。

提高治理效能

大陆有自己的体制,政治运作逻辑与台湾及西方不同,中共高官对职位负责,不需要与媒体沟通,因而外界对北京官员的理解与判断,往往来自官媒的报导与近期所发生的重要事件。「上海封城」和「清理低端」就成为李强、蔡奇摆脱不掉的标签。但若对他们的长期履历、政绩做更深入的整理,应可以发现更多事实,当能得到不同的判断。

先看可能接任总理的李强,他不仅可以称得上是「市场派」,更是民营经济支持者。李强长期主政的浙江,尤其曾担任党委书记的温州,正是中国市场经济、私营企业以及对外贸易最发达的地区。2017年从江苏调任上海后,李强为争取特斯拉设厂,曾多次与马斯克深度交流。至于防疫,直到今年封城之前,上海都以科学精准防疫而赢得广泛的肯定,即便封城后的表现,与大陆其他省市横向比较也不算差,只是因为上海国际影响力巨大,才会陷入众矢之的。

再来看「习家军」色彩浓厚的蔡奇,之所以在清拆北京城中村引发争议,主要是在内部讲话用了「刺刀见红」一词,引起知识界反感,但这不过是中共官场表示决心的日常用语。其实,蔡奇任内解决北京空污、成功举办冬奥,获拔擢在情理之中。蔡奇还是为数不多开微博的官员,10年前旅行台湾留下日记,「爱台湾」真情至性。套用林智坚论文门事件的一个流行语,外界对蔡奇的判断不免「去脉络化」。

大陆官场流行一句话,「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观察北京高层人事改组对大陆内外发展的影响,与其关注「干部」,不如聚焦「路线」。以二十大报告原文、新版中共党章为例,未来5至10年内,大陆对内深化改革开放、对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在各种挑战面前保持战略定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是党内高度共识的路线。所以,二十大后的「习家军」,是为了更有执行力、更有效落实既定路线,避免重蹈「各管一摊」、政令不出中南海的覆辙。

宣示制度自信

这就可以理解,为何二十大闭幕后,西方国家领袖对北京高层改组采取理性、务实的态度,而不是像媒体般大惊失色。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说,美方对中国态度将维持不变,将继续管控竞争、谋求双方合作,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与大陆外长王毅举行电话会谈,为G20拜习会增添了可能性。德国总理萧兹即将访问北京,行前同意陆资入股汉堡港、表态不考虑脱钩。这些动作都源于对未来大陆政局的判断:北京仍致力于内部发展、不会突变为军事扩张和掠夺路线。

习近平在二十大加强权力集中、构建「一条鞭」决策班子,有提高制度效能的客观需求外,也有宣示制度自信的考量,是要向历史和世界证明,社会主义的确具有优越性。新一届北京高层人事配置的更重要意义,在彰显实现「共同富裕」的决断,也就是透过加强公权力对经济社会的介入,逐步缩小贫富差距、促进乡村振兴。近10年来西方深陷金融危机、民粹乱政、治理衰退,形同自我否定后冷战「历史的终结」理论,习近平自信从「东升西降」中看到了「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取而代之的契机。

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寡头政治难保统治稳定性,这是人类历史不断上演的规律和教训。习近平二十大报告称中共的「自我革命」足以带领中国走出治乱周期。以历史为鉴,如何让党员监督党、人民监督政府,如何形成制度性自我纠偏、内部制衡、高效运转的机制,实现大陆健康发展路线的永续,绝对是习近平第三任期的重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