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就能上好学就好医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百姓的期盼,就是民生工作的方向。
近年来,我市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优化医疗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优质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在发展中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就好医的需求。
集团化办学
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现在农村学校越来越好了,我们不用想尽办法送孩子到城里上学了。”11月27日,在牡丹区吴店镇许店村,牡丹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滨河校区学生刘昱的家长告诉记者。
滨河校区的前身是吴店镇张楼小学,由牡丹区投资4000万元于2022年9月完成迁建,被牡丹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纳入统一管理,在教育理念、管理模式、教师团队、课程建设、师资培训、校园文化等方面实现了资源共享,齐头并进。
过去,曹县青菏街道中学、阎店楼镇中学,两所学校校际教育差距较大,近两年来,这两所学校采取集团化办学,教育资源和管理制度全部统一标准,城乡教育差异正在一步步弥合。现在,阎店楼镇中学的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
近年来,我市聚焦城乡、校际教育差距,积极完善集团化办学机制。目前,全市已成立教育集团18个、教育联盟182个,建立结对帮扶622对,涉及乡村学校979所,优质教育集团实现全覆盖,乡村学校强校扩优辐射率达60%以上,有力促进了全市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多元化培养
以体教融合促人才全面成长
11月28日15时,单县一中排球队开始了日常训练。“我们上午学习文化课程,下午进行排球专项训练。”单县一中排球队队员李国栋说。
单县一中排球队是两次夺得全国学校联赛排球项目金牌的冠军球队。耀眼成绩的背后,得益于学校采取的“学习为主、运动为辅”的体教融合培养模式,球队比赛成绩好,队员高考升学率均保持在80%以上。
近年来,我市以“体教融合”为抓手,创新校园体育管理机制,探索多元化体教融合育人模式,积极引导武术人才跨界跨项转化,交出了一张来之不易的“成绩单”。
—— 2020年,曹州武校“功夫足球队”在全国体校杯足球比赛(U14)总决赛获得季军,创造了菏泽足球的历史,也创造了山东校园足球全国比赛的历史。
——2021年3月,宋江武校输送的滑雪运动员李方慧、赵庆林分别获得2020-2021赛季全国自由式滑雪比赛女子U型场地锦标赛冠军、男子滑雪坡面障碍北京冬奥会场地测试赛冠军,打破了山东省无人参加冬奥会的历史,实现了菏泽冰雪项目新突破。
——2023年,我市23名足球小将与北京体育大学合作,共赴阿根廷,受到国家体育总局的高度肯定和赞扬。
——2024年8月,市体育运动学校输送的运动员孟令哲,获得巴黎奥运会130公斤级铜牌,实现了山东摔跤奥运历史突破和中国古典摔跤大级别的历史突破。
随着我市深入推进体教融合工作,相信不久的将来,将会有更多菏泽健儿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崭露头角。
就医更便捷
医共体带动县域一体化发展
“自从有了‘医共体’,更加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同时也提升了我们村医的诊疗技术水平。上级医疗专家定期对我们进行指导,我们有疑难杂症也会向专家请教,群众对我们的信任度逐步增强,身体不适都会先来我们社区卫生室检查治疗。”定陶区杜堂镇杨店社区乡村医生戚凤亭说。
在成武县冯楼中心村卫生室,村民杨建国通过远程会诊系统接受了县人民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除了远程会诊,村民在村卫生室还能做远程心电图检查,检查结果直接由县医院出具。而在此之前,他们必须到镇上或者县城才能做医疗检查,费时又费力。“之前去县城做检查,要1个多小时,很麻烦。现在方便多了,骑电瓶车到村卫生室检查,享受的还是上级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杨建国说。
近年来,我市聚焦群众健康服务新需求,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医共体建设领导小组,以县域医共体建设为抓手,整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推动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均衡化布局、一体化发展,完善基层服务保障,初步构建了分级诊疗、合理诊治、有序就医的医疗服务新格局。
目前,全市已建成运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16个,实现县区全覆盖;完成改扩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5家、村卫生室1173所,基本设备配置标准化率达到100%;175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到国家基本标准;农村地区30分钟重点疾病救治服务圈、15分钟健康服务圈诊疗格局基本形成。
上好学、看好病……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活日常,承载着每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今,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些目标正一步步实现,人民心中的美好愿景,正在成为生动的现实图景。
菏泽日报 记者 李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