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博物馆一票难求,这届年轻人为啥开始爱逛博物馆了?

暑假时去山东博物馆,不同于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热门场馆,山东省博的票子一直很容易预约,甚至周末都可以预约到当天的票(现在甚至取消了预约),我以为人应该不会很多……

结果进去一看,台阶上坐满了人。海岱日新通史展里更是人山人海,镇馆之宝亚丑钺,哪怕真迹出差,复制品前面也是围了好几层的人。

还记得2020年去的时候,山东博物馆是上图这样的。虽然有假期人多的原因,不过比起前几年来,现在博物馆的热度确实高了不少。而在参观博物馆的人里面,小朋友以及ta们年轻的妈妈,无疑占据了很高的比例。

这是有数据为证的。

前段时间看苏州博物馆的年鉴,发现无论是拙政园边上的本馆还是新造的西馆,观众中女性的比例都大大高于男性,而根据职业来看,学生则是参观博物馆的绝对主力。

无独有偶,我在百度指数上比较了几个博物馆的搜索热度,这里面既有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这样的国字号热门,也有陕西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这样的地方强馆,还有江西省博物馆这样的中游省级博物馆。

可以看到,尽管中国男性以及男性网民的比例更高,百度指数上大多数话题也是男性关注比例更高。但在博物馆相关的话题上,几个博物馆都是女性关注者居多,而且年龄集中在50岁以下,特别是20-39岁这一年龄段。

为什么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变得爱逛博物馆了?

最直接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大部分公立博物馆免费开放。2015年,国家发布的《博物馆条例》鼓励博物馆免费开放,此后,免费的博物馆成为很多人旅游或者打卡的首选。许多旅行社也将免费的博物馆、美术馆加入参观日程。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有空调的博物馆还是个不错的纳凉之地。

前几天我在博物馆排队的时候,就见到好几批旅行团的游客。当然,也有学校组织参观的,或者带孩子去博物馆研学的,这些也都不少。

其次,中国人讲求功利,即使是玩,也希望寓教于乐。比起纯粹的游乐,逛博物馆,至少在心理上是更积极,更有收获感的游览项目。可能这也是许多家长选择带孩子去博物馆参观的理由。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现在不少家长都可以在文物面前,给孩子们讲出不少门道。但也不乏家长自身不了解博物馆和对应内容,放任孩子吵闹喧嚣,孩子也对博物馆的展品兴趣寥寥的。这种就很影响参观体验了。

当然,这几年国家对提高文化素质、宣传传统文化、建设博物馆等方面比较上心。中央台以及一些地方台近几年推出了好几档文博类节目,大大提升了国人对逛展的兴致。许多博物馆、美术馆也开始有经费和实力策划或者引进高质量的展览,文博机构和宣发部门、自媒体等方面的宣传,也大大提高了博物馆的参观热度。

排队的人从四楼排到了三楼

这方面的例子是五月份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人间至味是清欢,明清绘画特展。这个展在五一节的时候还是冷冷清清,之后有网络影响力强大的大v宣传,引来大批观众。临近展览结束的几天,三峡博物馆罕见的提前约完了当天的参观名额,我从九点不到开始排队,快到中午才排进特展。可见网络宣传的强大和人们的热情。

可能是为了顺应网络传播,最近几年,很多博物馆、美术馆针对性地推出了不少打卡、敲章项目,在宣传上也力求更加贴近年轻人口味。现在去逛博物馆,经常会看到不少互拍人物而不是展品,热衷于集章而不是逛展的观众。这多少违背了去博物馆参观的本意,但不管怎么说,这也给博物馆增加了一些热度。

目前,中国登记备案的博物馆已有6000多座,是人口规模近似的印度的将近6倍,其中有不少都是近几年来新建的。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均博物馆数量依旧比较有限,而且高质量场馆往往集中于少数城市。外加假期有限,很多游客不得不集中在有限的日子里去博物馆参观。造成少数热门博物馆人满为患。

任何游览项目,只要人数超过限度,体验无论如何都高不到哪里去。而且许多去博物馆的游客肆无忌惮的触摸展柜,甚至触摸文物、打开闪光灯拍照,或者高声喧哗、占位自拍、奔跑打闹,这对文物以及其他参观者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我想,以后博物馆是否可以在预约系统里增加一套基础测试题,提醒观众去博物馆不应该做什么,并且引导ta们了解博物馆的特色,测试达到一定分数后才允许预约参观。这样也许可以减少一些不文明参观的现象,隔绝一些对博物馆其实并没有多少兴趣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