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越疯,年轻人越爱?

或许你还记得今年上半年霸榜热搜的甘肃天水麻辣烫。

那一碗红彤彤油亮亮的麻辣烫勾起无数网友的馋虫,一夜之间,所有人都“有点事,去甘肃一趟”。

最近,这碗“麻辣烫”在甘肃博物馆里轰轰烈烈地煮起来了:

△来源:小红书@小南是我呀

远看锅具菜品一应俱全,近看才发现原来全是毛绒玩具。

这真的不是我们小时候玩的过家家吗?!

离了甘肃博物馆,谁还把我当小孩。

“白菜、蟹棒、年糕、西兰花、香菇、丸子,您的菜帮您烫一下。”只见工作人员橡胶手套、餐饮口罩全副武装,一边拿着夹子往巨大的毛绒锅里夹毛绒玩具,一边报上菜品名字。

△来源:小红书@四筒嘚吧嘚

在盖上锅盖之后,还会贴心地询问口感和辣度。

口感脆一点就少烫一会儿,软烂就多烫一会儿。辣度更是分为了不辣、微辣、中辣、唏不辣(特别辣)四种。

正宗甘肃麻辣烫的制作工序也是一道不少,菜品烫好出锅以后,工作人员还会给菜品撒上“调料”。

虽然全程都是无实物表演,但这一整套操作下来却行云流水。

有人说:没有极强的信念感进行不了麻辣烫交易,买卖双方都是。

但这一把假的麻辣烫,却真“馋”到了手机前的网友。

有人种草了麻辣烫文创,在评论区求价格和地址。

有人非常认可甘肃博物馆的精神状态,甚至愈演愈烈。

也有人瞄上了煮麻辣烫这份工作,“这份脱裤子放屁的工作下次能不能请我去,我能免费干”。

甚至还有人不满足于麻辣烫菜品,转眼盯上了煮麻辣烫的锅。

有些行动派已经把锅端走了:

△来源:小红书@息寒

一时之间,麻辣烫文创的热度飙升,冲上了热搜。

甘肃本地人近水楼台先得月,涌进了博物馆;一时半会儿到不了甘肃的外地网友则眼巴巴地求起了代购。

甘肃博物馆及时在官方旗舰店上架了新品文创。这一次,人还没到甘肃,钱包先捂不住了。

但甘博没料到广大网友的购买意愿如此狂热:线下文创店排起了长队,许多顾客还没排到就卖光了;旗舰店成交额更是大涨343%,甚至出现了一周断货5次的惊人场面。

于是,甘博官方带大家直击“串菜现场”:麻辣烫其实是半手工制作,每一串菜品缝制都要花不少时间,缝纫阿姨的手指上还留下了针眼。

△来源:小红书@甘肃省博物馆文创团队

其实麻辣烫文创是“甘肃(不)土特产超级市场”的产品之一,其他产品诸如兰州软儿梨、天水大樱桃、定西土豆也同样收割了一大批粉丝。

与此同时,这一系列还在不断上新:人参果、百合、黄芪、砂锅、花椒都已经发售了。

△来源:小红书@甘肃省博物馆文创团队

不是,你们甘博的文创设计师是压根没有瓶颈期吗?

不少网友开始“翻旧账”,甘博前几年创作的文创也因此分了一杯“流量羹”。譬如有眼尖的网友发现:工作人员胸前的玩偶是之前的“顶流”马踏飞燕。

我国的旅游标志“铜奔马”在甘博手下一改往日以侧面示人的形象,变成了一只憨笑的绿马脚踏翻白眼的肥嘟嘟飞燕,又丑又上头。

△来源:甘肃省博物馆官网

“丑得一般的不买,丑得特别的必须拿下。”马踏飞燕当时也是火热出圈,一经上线就被抢购一空,全网断货。

除了本体“马踏飞燕”玩偶,还可以给马换皮肤:

△来源:小红书@想退休的小小酥

△来源:小红书@砣仔

△来源:小红书@甘肃省博物馆文创团队

除此之外,它还变成了咖啡拉花、毛绒拖鞋、戳戳乐、头套……

△来源:小红书用户@熟油海椒不放糖

△来源:小红书@甘肃省博物馆文创团队

人气高涨的选手还有“拿捏”小胖手玩偶,要是有了这个“拿捏”,不得什么事儿都拿拿捏捏的啊!

△来源:小红书@甘肃省博物馆文创团队

这些文创画风同样清奇:

灵感来源于鲵鱼纹彩陶瓶的“鲵娃娃”玩偶,配色大胆,背上背着原文物,还呲着两排大白牙。

△来源:甘肃省博物馆官网

还原红陶人面像的大脸懵系列不仅有抱枕,还有抽纸盒和小钱包。看似若有所思,实则根本没思,真的不是早八没睡醒的自己吗?

△来源:甘肃省博物馆官网

创意源于双驼图的驼尼小子挂件,有着长长的头发,外表十分不羁。

△来源:东方密语原创官方店

怪不得都说甘肃博物馆进馆0元,出馆就不一定了。就像没有人可以笑着走出理发店一样,也没有人能空着手走出甘肃博物馆。

在甘博煮麻辣烫的视频评论区,顶着天南海北IP的网友纷纷喊话自家博物馆。

但好像,各省博物馆都已经在“发疯”的路上一去不复返了啊!

譬如西安博物院就有一对卧龙凤雏。一个是以大雁塔为原型的“塔宝”,表情委屈巴巴的,好像在为自己辩解“额真的不是烂怂大雁塔!”;另一个是原型为彩绘兽面镇墓兽的兽西西,虽然看起来好像镇不住谁……

△来源:小红书@Speechless animey

△来源:小红书@张小麦

还有国家图书馆的“大葱明”,打着“没葱比我更葱明”的slogan,但却长着一副不太聪明的样子。

△来源:小红书@爱丽丝不梦游

三星堆文创推出的青铜摆件也曾经圈粉无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川蜀宝地养出来的青铜人没事儿也会凑一桌搓搓麻将,谁看了不说松弛感拉满。

△来源:小红书@堆堆堆文创

沈阳故宫博物院的吉祥物“木都里”龙也是丑得别具一格,像是龙和水龙头杂交生出来的。

△来源:小红书@七宝炖五花

并且,这位木都里也曾跟甘博的绿马哥同台比美。

△来源:小红书@不自由撰稿mo

说起来,最早的文创“疯”还是从故宫博物院吹过来的。

原本一本正经的博物馆“画风突变”,各位王侯将相都摇身变为网红,连雍正皇帝也放下架子,比起了剪刀手。

△来源:微博@故宫淘宝

手持一把“朕就是这样汉子”的折扇成为了潮流,扇子上还书有“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的霸气发言。

△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雍正御批胶带、“奉旨旅行”行李牌、嬷嬷针线盒圈粉无数,让大家恍然发现:原来文物也可以接地气,变得萌萌哒啊!

何况还能体验一把帝王的生活,脖子上挂一串朝珠, “戴上耳机写东西,简直像是在批奏折”。

△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自此,各大博物馆就走上了一条发疯的不归路,文创也是越做越多。

国家文物局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度全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种类已经超过12.4万种。

不过,要是以为博物馆只会绕着玩具、摆件整活,那可就太不全面了。

比如说,“御猫”深受大家喜爱,有不少人去故宫是为了撸猫,在网络上也有很高的讨论度——微博“故宫的猫”超话阅读量超1.8亿,非官方运营的@宫猫图鉴 在小红书上也有好几万粉丝。

△网友自行制作的宫猫图鉴 |来源:小红书@Gavin R2R

中国十大民间博物馆中的观复博物馆,也因为收养的三十多只“猫猫员工”吸引不少人前去参观。观复猫还有官方花名册,每一只猫咪都有自己的名字和证件照。

△来源:小红书@北京爷们儿带你玩儿

同这些遛娃友好的可爱画风不同,洛阳古墓博物馆走的则是恐怖

在古墓博物馆里夜宿,体验4h的沉浸式剧本杀,想想都觉得阴风阵阵、脊背发凉。

△来源:小红书@一只冰美式

秦始皇帝陵博物馆则玩得转冷幽默。

兵马俑展的海报上,第一眼看到的是兵马俑刀削般锋利的下颌线。第二眼看到的则是五个大字“我是一个兵”。

△来源:小红书@星星鱼干

兵马俑也自带幽默属性,有人调侃兵马俑的长相是非常典型的陕西人特征,因此许多西安网友自嘲说“我们西安人都是要服兵马俑役的”。

有些博物馆文物的“显眼包”属性,也吸引了许多网友前去打卡。

有人把文物穿在了身上:

△来源:小红书@安妮

有人把文物做成了表情包:

△来源:小红书@Zoeey

但都说“官方整活,最为致命”,博物馆官方在这种时候也没闲着。

许多博物馆都有自己的媒体账号,于是都趁着热度给自家文物宣传一波。

△来源:抖音@河北博物院

△来源:抖音@甘肃博物馆文创中心

而当年轻人逐渐掌握了策展大权,正经文物也被“整顿”得不那么正经了。

这么看,随着越来越多00后上岗,各博物馆可能还会在“整活”这个赛道上越走越远啊。

作者| 栗游游

编辑|栗游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