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专家表示“国歌”里的一句歌词不妥,最终闹到毛主席面前
据《共产党员网》的史书记载,当初在推选国歌的过程中,一部分人对《义勇军进行曲》表示了一些不认可。
持这一反对态度的人们指出,至少歌词中的某些词语已经有些过时。
比如,时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的李立三认为,《义勇军进行曲》中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不太合适。
因为我们用了14年时间赶走了日本侵略者,又用了3年多时间打败了“蒋匪军”,当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充满着蓬勃的生机,怎么会有“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评判呢?
有一些专家和学者建议,假如我们将《义勇军进行曲》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最好也对这句歌词进行修改。
对于是否直接采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支持和反对的人两派意见各执一词。
最终,毛泽东认真倾听了大家的意见后,认为不需要修改歌词,他说:“我们国家经历了艰苦的斗争,虽然全国即将解放,但仍受到帝国主义的围困,不能忘记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压迫。
我们要争取中国完全独立、解放,还需进行艰苦卓越的斗争,因此最好保持原有歌词。”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即将到来,众多著名人士齐聚北京,面临从1000多首作品中选出一首国歌作为新生的国家的象征。
这个历程历时71天,从国歌歌词的征集启事发布到最终决定。
最终所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国歌的是《义勇军进行曲》,歌词由田汉创作,曲谱由聂耳谱写。
这首歌最初是电影1935年时候《风云儿女》的插曲。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侵占了中国的东北三省,中华民族陷入了生死存亡的危机。
在这关键时刻,一些知识分子从沉闷和迷茫中勇往直前,勇敢地踏上了抗日前线。
田汉和聂耳就是这些杰出知识分子的代表。
他们分别于1932年和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在这样的背景下,田汉决定创作一部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剧本。
1934年,当田汉刚刚完成剧本的故事梗概和一首主题歌的歌词时,他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逮捕并被关入监狱。另一位共产党员、戏剧家夏衍接手并完成了这部电影剧本。
不久后,一位探监的同志将田汉在狱中写在香烟盒包装纸背面的歌词带回,聂耳读着这些歌词时
仿佛听到了祖国的呼唤和战士的怒吼,救亡图存的激情在胸中沸腾,雄壮而激昂的旋律自然而然地涌现而出。他很快完成了曲谱初稿。
1935年4月18日,聂耳抵达日本东京后,为了使歌曲的曲调和节奏更加有力,对歌词进行了三处修改,并完成了曲谱的定稿。
随后在4月末将定稿寄给上海电通影片公司,这首歌成为了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在电影《风云儿女》拍摄的初期,田汉的主题歌并没有确定歌名,而聂耳从日本寄回的歌词谱曲的名称只写了“进行曲”三个字。
但是,爱国将军朱庆澜在这三个字前面加上了“义勇军”,从而将该曲命名为了“义勇军进行曲”。
在创作中,聂耳吸收了国际上革命歌曲的优秀成果和西欧进行曲的特点,充分展现了浓厚的民族特色。他成功地将田汉散文般的歌词变成了极具生动力、有力量和口语化的大众吟唱。
自1935年在中华民族处于危难时刻诞生以来,《义勇军进行曲》在人民中广泛传唱,并传播到全世界。
1940年,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在纽约演唱了这首歌,他还录制了一套名为《起来》的中国革命歌曲的唱片,广受传播。
在当时的反法西斯战线上,《义勇军进行曲》是代表中国人民最坚定意志的一支战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这首歌被列为盟军凯旋曲目之一。
《义勇军进行曲》对激发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宛如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着中华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去推翻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义勇军进行曲》
歌词只含84字
演唱仅需46秒
却是激荡民族意识的音符
选定之前被修改的歌词和最终的决定
《义勇军进行曲》的第一次歌词修改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具体来说,于1949年4月20日至25日,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举办了一次保卫世界和平大会。
主办方邀请了当时正准备建国的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团参会。
根据规定,各国代表团入场时都需要演奏自己的国歌。
然而,当时我们还没有确定自己的国歌。
代表团成员几乎一致同意选择《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入场时演奏的歌曲。
在经过认真讨论后,他们将歌词中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修改为“中华民族到了大翻身的时候”。
国歌既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反映,也是一个国家的象征。
在中国历史上,政权的更替也伴随着国歌的多次更换。
距离开国大典仅剩短短的五天,1949年9月25日晚,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在中南海丰泽园主持召开了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协商座谈会。
当时,马叙伦、梁思成、张奚若等民主人士提议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临时国歌。
与会者基本上通过了这一提议,但对该歌曲的歌词提出了疑问。
他们认为在新中国即将成立之际,歌词中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词不太适合,应该进行修改。
在激烈的讨论中,歌词的作者田汉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说:“原曲非常好,我所写的歌词在过去有着它的历史意义,但现在应该为新的歌词让路。”
在收听了大家的发言后,周恩来表示:“如果要使用,就使用原来的歌词,这样才能激发情感,修改后唱起来就不会有那种感情了。”
当新中国如同一轮红日在东方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时,也渴望着崭新国歌的诞生。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临时国歌。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庄严举行。
毛泽东主席以雄壮的声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随后,毛主席按动升旗电钮,伴随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义勇军进行曲》在天安门上空响起,它唤起人民对新中国建立过程中的艰难与忧患的回忆,激励人民发扬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热情,必将革命进行到底!
《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传唱了17年。
然而,在十年动乱的岁月中,田汉受到“四人帮”的残酷迫害,他创作的歌词无法再唱,正式场合只能演奏国歌的乐曲。
从1980年到1982年,宪法修改委员会收到了各方提出的许多意见,认为《义勇军进行曲》反映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体现了时刻保持警惕的思想,激励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多年来深入人心。
因此,一致同意恢复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的《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庄重通过现行宪法的同时,决定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在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将《义勇军进行曲》写入宪法,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修改建议,并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2004年3月,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全体代表审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将国歌赋予宪法地位。
总结
安不忘危,居安思危的品质可谓珍贵无比。
逆境中,众人易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克服困难;而顺境下,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往往决定着个体、机构或国家能走多远。
《义勇军进行曲》的脱颖而出,也源于当时遴选该首作为国歌所体现的对历史和民意的充分尊重。
回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遴选的历程,我们能够感悟到居安思危的胸怀和境界,领略到对过去历史和民意的崇敬,以及对未来美好的期盼。
更重要的是,此曲对于增强中国人民的凝聚力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