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如何“变废为宝”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出,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推进秸秆还田利用,推动秸秆离田利用,提升管理水平。到2030年,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88%以上。
农作物秸秆是指农作物收获成熟籽实后剩余的茎叶穗等。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菜、棉花等农作物在收获籽实后的都会产生秸秆。据农业农村部消息,全国玉米、水稻、小麦、油菜、大豆、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的秸秆产生量为8.65亿吨。近年来,农业农村部门高度重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坚持农用优先、多措并举、产业导向,深入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行动,持续提升全国秸秆综合利用效能,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形成肥料化、饲料化为主,兼顾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的多元利用格局。
“另一半农业”
农作物秸秆被称为“另一半农业”。在农产品收获过程中,许多农作物需要留茬收割;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尤其是在收获过程中,多数农作物都会有一定量的枝叶脱离其植株而残留在田中。秸秆还田作为肥料化利用是目前生产实践中最简单有效、绿色环保且可行性高的利用模式。
秸秆还田分为直接还田和间接还田两种方式。直接还田是利用农机的粉碎、破茬、深耕和耙压等处理,将未经腐解处理的农作物秸秆直接作用于土壤。直接还田包括粉碎翻压还田、覆盖还田、留高茬还田、整秆还田和覆盖条耕还田等。间接还田是将秸秆加工利用后再还田的方式,包括秸秆沼肥还田、秸秆过腹还田、秸秆过腹沼肥还田、秸秆菌糠还田、秸秆菌糠沼肥还田、秸秆堆沤还田、外置秸秆生物反应堆“气”“渣”“液”综合利用以及草木灰还田等。
据央视新闻消息,在黑龙江绥化市绥棱县的50多万亩水稻田,收割机割稻、脱粒、秸秆粉碎一气呵成,旋耕机将粉碎的秸秆和土壤搅拌到一起,第二年年春天搅浆整地时,再将这些秸秆翻到地里。经过腐熟,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保护黑土地。
在沈阳市沈北新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许多地块秸秆不离田,直接碎混还田,化身养料培肥地力。据东北新闻网消息,辽宁省扎实推进秸秆科学还田沃土,分区域、分作物制定秸秆科学还田操作规程,形成适应机械化生产的秸秆科学还田综合方案。2024年辽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16%。
一根秸秆,多种可能
废弃的秸秆,能够干什么?答案有很多:能变为饲料,能制成“板砖”,能成为工艺品……在2024安徽秸秆暨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上,小小秸秆通过新技术、新模式、新工艺,变成了“秸秆砖”,变成了畜牧饲料。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近年来,安徽加快建设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体系。全省常年农作物秸秆可收集量4900万吨左右,综合利用量4600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4%,年利用秸秆量千吨以上企业近2300家。畜禽粪污方面,围绕收储转运、沼气生产、沼气发电、有机肥生产等产业链,年产商品有机肥超280万吨,沼气发电1083万千瓦时。全省“两利用”全产业链年产值超450亿元。
辽宁省是畜牧大省,牛、羊存栏量约1100万头(只),牲畜用料仍占秸秆消化的较大比重。据东北新闻网报道,2023年辽宁省秸秆利用量达2203万吨,其中饲料化利用占比45.2%;燃料化利用占比26.5%;肥料化利用占比25.3%;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占比3.1%。
新技术为秸秆高效利用带来了新思路。据中国新闻网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通过神奇的纳米技术,将秸秆转化为食品增稠剂,成功让秸秆变废为宝,点草成“金”。科研团队通过结构解析和选择性提取技术,从秸秆中提取出食品级纳米纤维,这些纳米纤维具有高长径比和亲水性,展现出了卓越的增稠性能。据科研人员介绍,这项创新技术已经通过了食品安全性验证,制成的食品增稠剂能为人体补充宝贵的膳食纤维。目前,团队已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纤维素纳米纤维吨级宏量制备,正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开展合作应用。
来源: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