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率暴跌至新低的后果:

是每个年轻人都必须严肃认真地考虑自己的养老问题,也是社会必须严肃认真地考虑养老金分配规则的改变。这类话题,之前很多人玩梗,看起来,有种离自己很远的样子,但其实正在慢慢发生着。

前两天民政部公布了《2024年民政统计数据》,今年两个季度加起来,全国结婚登记数为343万对,相比去年同期,减少了近50万对。媒体形容,或创下近年新低。

我很好奇,近年是近几年?有人口学专家根据上半年的情况,预测了今年全年的结婚数量,大概是660万对,这个数据将会比2022年还要低,而2022年处于什么情况大家都知道,或许会创下自1980年以来的新低,近40年来新低。

当然,结婚这种事儿,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教育、经济发展水平等等,但有一个因素是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就是经济成本,最终也会导致一个绕不开的结果,生育率持续走低。不结婚,自然就没人生孩子。

现收现支的养老体系,是活着的年轻人养活着的老年人,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等90后00后这拨人老了,那时候的年轻人,从数量和劳动参与情况上看,能不能养活这么大体量的老年人,我其实没太大信心,也不寄希望于此。

但即使结婚率生育率跌成这个样子,也很难劝人多生孩子,经济成本摆在那里。

现阶段,整个结婚的流程都走下来,普通人不掏空家底甚至负债个几十万上百万,是很难的,大头是彩礼和房子,某种程度上,之前房地产的突飞猛进,是很多老板赚了绝后的钱,这么说,也不算为过。

还有婚后育儿的成本,也摆在那里,教育资源、内卷等等,都是肉眼可见的,也躲不开。

我一个朋友买房在广州偏郊区,想让孩子上个市区好点的学校,赞助费30万,而且得在那个小学附近租房,一租就是6年。 房贷加房租,再加小学的赞助费,预估还会有后面初中的赞助费,小两口加背后两对爸妈的钱都会被掏空,但这是现实情况。

没什么生活阅历的人会杠,为什么一定要去读比较好的学校,我来告诉你为什么,因为为人父母,就是这四个字。

没有为人父母之前,不会在意这些事儿,因为自己没有孩子,为人父母之后,你看到孩子笑,哭,打闹,你就会萌生出咬咬牙的念头, 就是这咬咬牙三个字,让你被彻底拿捏住,拿捏三件套了解一下。

所以,有生活阅历的人会问,都喊了这么多年的教育资源均衡化了,为什么不在人口多的地方多建好学校,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大的学位缺口。而这群人,这群上班在市区下了班住郊区的人,才是生育大盘。

除了经济成本,还有个原因,就是多生了,未必管用,你养活自己已经很累,然后累死累活生了几个,长大了,供养的其实未必是你,那些生了三个四个五个的农村父母,老了之后领了多少的养老金,回家问问老一辈就知道了。

根据劳动统计年鉴的数据,2022年,农村老人的基本养老险额度是每个月204.7元,而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的额度是每个月3148.6和6099.8元,相差了数十倍,大多数农村老人,都要靠打工养活自己,老龄农民工其实不少。

当然,子女也会出钱给父母养老,但其实子女已经出了一部分养老钱了,就是从工资里扣除的那部分,按照现阶段的基数计算,每个月差不多能有一千左右,高收入的更多。

而这部分年轻人交的钱,按照现在的分配玩法,供养的是拿高额养老金的群体,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刊发过一篇文章,「现收现付主导的职工养老体系的实质,就是乡村父母抚养的子女进城工作,给城里的退休职工养老。」

但这话只说了一半的真相,还有另外一半,就是这些进城工作的子女,在供养了一部分养老金之后,还要额外再出钱供养自己的父母,毕竟一个月一两百是如论如何不够生活的。

换句话说,这些年轻人——大概率就是你我——其实要供养两拨老人,相比之下,另外一些年轻人,不仅不用供养,父母还能拿出养老金供养他们,他们应该为此感到幸福,甚至是感恩。

而考虑到人口基数,这些乡村小镇上长大的年轻人,其实才是生育的主力军,一方面数量庞大,另外一方面,成长环境里传宗接代的观念仍然牢固,还能起到作用。

而他们面临的处境也是最艰难的, 养两拨老人,还得养孩子,还得还贷款。但他们老了之后,按照这个趋势下去,那时候的年轻人数量,养他们,估计是够呛……嗯,闻到了绿油油的味道怎么回事。

是时候改变分配规则了,给这群年轻人的父母保障,就是给这群年轻人卸压,要不然养老金转移一拨,从农村进城买房再转移一拨,怎么让他们愿意结婚,愿意生孩子?

至于个人能做什么,如果你父母也是农村的,那能活着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别听那些人瞎PUA,活着之余,多存点钱。

-END-2024年8月07日-

*本文封面图来自《北平无战事》

*全平台账号:挪威TALK(B站,小红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