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景德镇复兴密码 瓷都迈向3.0

景德镇御窑厂遗址附近的一处老窑厂内,工匠们在制作陶瓷艺术品。(新华社资料照片)

参观者在景德镇法蓝瓷公司产品展厅内参观。(新华社资料照片)

景德镇乐天陶社教育中心,陶艺师向美国学生教授青花瓷勾线技巧。(新华社资料照片)

景德镇一家艺术瓷厂,工人拉动成品瓷器出窑。(新华社资料照片)

景德镇老人演示传统盘缸技艺。(新华社资料照片)

2018年9月,随着汽笛声响起,景德镇「中欧班列」正式开通,车上载满陶瓷、茶叶等,也让「景德镇」此一千年品牌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在中国或世界的历史版图上,瓷都「景德镇」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IP」;迈向「3.0版」的瓷都不仅有超过3万名的「景漂」,当中「洋景漂」占5000多名,并吸引2万余名的「景归」。

从日用陶瓷到精细陶瓷、特种陶瓷、科技陶瓷等,江西景德镇透过打造陶瓷创新链、文化链、产业链,2017年当地陶瓷产业产值达372亿元(人民币,下同),尤其艺术陈设瓷、高技术陶瓷就占总产值近半;同一年景德镇城镇民众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4283元,人均存款则有3万7817元,均高于江西省平均水准。

航空小镇全速起飞

由传统制瓷至现代文旅,从创意空间到工业服务平台,景德镇持续不断地拓展「瓷」的版图与定义。2017年景德镇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四成,旅游总收入成长47.2%。航空、汽车等产业也在景德镇迅猛开展,直升机产业产值、产量占大陆全国比重过半,一座超过10平方公里的「航空小镇」正全速起飞。

「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历史上的景德镇原本就是一座移民之城,来自大江南北、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聚集于此,共同创造出璀灿辉煌的千年瓷都史。如今的景德镇,拥有超过110间陶瓷工作室、48家陶瓷工厂、100多名常驻的国内外艺术家;并有150多处老窑址、108条老街区等文化古迹遍布全城。

以三宝国际瓷谷等为代表,一系列陶瓷文化中心、园区的诞生后,景德镇陶瓷艺术也顺势推广至设计、餐饮、书馆、民宿等领域,让「陶瓷+」的形貌样态日趋多样丰富。不光是窑址多、弄巷多、坯房多,加上会馆多、传奇多、故事多的城市个性,「瓷」元素弥漫在景德镇的周遭,日益体现出蓬勃多元的氛围。

大规模修缮 划定保护区

对大陆乃至国际的年轻设计师与创业者而言,如今的景德镇,已成为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城市之一。每逢春、秋两季,中国美术院校与景德镇陶瓷大学的艺术文青,以及来自30余国的艺术家相约瓷都,带来一场潮流与艺术、青春与梦想的「春秋大集」。

建设中的昌江百里风光带,集生态带、旅游带、文化带及经济带于一身。拥有700多年历史的御窑厂遗址,正在进行一场大规模保护修缮,周边13.1平方公里被划定为重点保护区,部分民居、瓷行、会馆等也逐步修复中。景德镇期盼能打造出,生态修复、城市改造、文化复兴相结合的「瓷都3.0版」。

景德镇新地标 陶溪川

曾登上《纽约时报》的陶溪川,宛如「一座活着的博物馆」──在保留改造景德镇老瓷厂厂区的基础上,「接枝」博物馆、瓷器店、工作室等,形成「老房子上长出了新房子」。陶溪川让老瓷厂摇身一变,成为「网红」的创意街区,在国际专家口中则有如「亲切、精致、浪漫」三合一。(赖廷恒)

小灵通 景德镇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以陶瓷闻名,素有「瓷都」之称,为江西省重要的工业城市。景德镇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航空器生产基地,主要生产直升机,1982年2月被列为大陆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被媒体评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赖廷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