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大师瓷幻灭 画师被迫转行

江西景德镇古窑民俗展览区,展出青花瓷。(新华社资料照片)

2008至2013年间,景德镇艺术陶瓷市场曾空前的繁荣,莲花塘街原是陶瓷大师作品一条街,最红火的时候一铺难求。来自全中国的商贾名流在这里排队等候付钱。如今,这样的盛况一去不复返。艺术陶瓷纷纷撤离,莲花塘街沦为杂货一条街。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倒闭的陶瓷门店,少数营业中的门店也是门可罗雀。

2018年夏日景德镇的街头,一个六线城镇呈现着破烂、坑洼的主干道,狭窄、脏乱的街巷,地上随处可见的垃圾,任谁看到这景象对陶瓷艺术的憧憬都极易幻灭,然而过去的10年,荒谬和幻灭竟在这座素有「瓷都」美誉的地级市交替上演。

景德大师瓷市场的繁荣主要起源于那些年盛行的「雅贿」。老板们买瓷器的目的是送礼而非增值,生意做得越大,送礼的需求就越大。艺术陶瓷策展人说,「我接触过大量的所谓陶瓷玩家,他们本身对艺术不艺术这件事情毫无兴趣,这正是秩序混乱的原因。」而所谓「秩序混乱」指的就是以「大师」之名定义和定价的艺术陶瓷市场,也称为「大师瓷」市场。

反腐政策重击市场

当媒体刊登「瓷器的官场生意」文章后,揭开了景德镇艺术陶瓷寄生于官场的灰色经济面纱,以及由此催生的既繁荣又荒诞的「大师瓷」市场。繁荣背后是荒诞的大师批量生产机制,以及他们批量生产的仿品、赝品和劣品。但最后让景德镇真正致命的则是政府制定的「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相继出炉;及随后展开的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

陶瓷藏家表示,现在「最著名」的国家级大师(简称国大师)作品是腰斩打个5折,其他国大师作品基本上就是两三折,腰斩之后再腰斩,几乎没剩下什么价值。这已经算是好的了,如果不到国大师级别就更难了,很多人就只能卷铺盖走人了。

大师评选花钱买

在大师瓷鼎盛时期,卖菜的、卖衣服的、开黑车的等各行各业的人,就算一天画也没学过,转眼间都成大师了。业界人士说,最让人看不下去的是,那些外行进来的人居然还评上了大师,很多人默默无闻地画了三四十年,一心一意钻研艺术,却一点机会都没有,而在大师瓷幻灭后转行的人当中,其实有一部分只是回归了自己的本行。

当大家都意识到大师称谓的含金量、市场及社会价值的时候,权力介入的官方评审取代艺术的审美,大师文化开始异化,大师评选成为捞取个人或部门利益的工具,在景德镇,艺术圈里流传着一个公开的秘密「百万元买一个省级大师,千万元买一个国家级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