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局 | 碧桂园“拆弹”记

观点网头部房企碧桂园集团正在积极自救。

目前该公司尚处于债务重组中途,最近虽然有政策加持,但前路也尚未明了。

此时此刻,公司高级管理层希望继续传出稳定信心的信号。

节流又一招

最新消息是,碧桂园四位董事主动实施降薪,同时集团内部高管出行配车相应进行了削减。

具体而言,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杨惠妍薪酬由37万元调整至12万元;总裁、执行董事莫斌由300万元调整至12万元;联席主席、执行董事杨子莹由200万元调整至12万元;国强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非执行董事陈翀由37万元调整至12万元。

管理层提出降薪是不少企业采用的手段。一般而言,上市企业高管的薪资结构可以由固定薪酬+经营业绩奖+股权+期权+其他福利组合而成,固定薪酬只是其中一部分。但选择降薪,往往也意味着高层人士释放出要与公司共进退,不放弃不躺平的信号。

此次碧桂园4位降薪高管的身份值得考究,其中,杨惠妍、杨子莹和陈翀均为杨氏家族成员,杨惠妍、杨子莹是杨氏二代,陈翀是杨惠妍丈夫。

而莫斌长期被认为是碧桂园集团“二号人物”,他目前的身份是碧桂园控股集团总裁兼科技建筑集团董事长,同时以集团总裁身份战略统筹地产集团。

碧桂园正积极采取自救措施,控制人家族、高管团队必须有所表态。

在早前12月8日召开的内部月度管理会议上,杨惠妍也透露,未来12个月公司的主要工作为:保交付、保经营和保信用。其中据透露,2024年碧桂园交付量预计超过40万套,交付挑战会进入深水区。

保交付成为最重点工作。为此,碧桂园近一年的经营基调,强调开源节流、削减支出,集中力量倾斜保交付,压缩一切不必要的支出。

接近碧桂园的人士表示,该公司近两年已大范围对高管薪酬进行了多次调整,这些高管包括公司总部副总裁、职能中心总经理及以上高管、区域总裁。数据显示,至2023年高管薪酬就较2021年下降86%。

其中,2022年内,莫斌薪酬由1500万元下调至300万元;杨子莹薪酬由1000万元下调至200万元;杨惠妍此前作为联席主席,薪金在相当长时间内一直是37万元。

杨惠妍在会上亦表示:“家族肯定会砸锅卖铁支持公司的,公司会努力成为出险企业尽快恢复的一个样板。”宣布降薪则是最新动作。

另一方面,碧桂园同时宣布已取消所有高管配车,确有工作需要时通过申请公务派车或使用自有车等方式,实现车辆费用集约管控、成本降低。

对于包含原高管配车在内的所有集团公车,通过内部公开竞拍与对外工抵化债等举措进行资产盘活。此外,包括高管体检报销、高管免费食堂等待遇亦均予取消。

全集团行政费用开销均按归零原则,非必要不支出,刚性支出通过整合集约等方式尽量缩减。

据相关透露,措施还包括,在保证基本运维前提下,盘活办公场地、宿舍、车辆等资源,以收抵支,降低成本。例如,根据各单位办公人数,动态整合办公区,组织搬迁、整合,缩小办公面积,避免浪费。满足内部生产要求前提下,积极推动工厂厂房等对外出租,盘活闲置资源。

根据最新提供的数据,该公司2023年行政费用开销总额已较2021年大幅降低近60%。

更早之前,资料显示碧桂园2022年内职工福利开支(未计算计入在建物业部分)由2021年的268.53亿元降至178.57亿元,其中工资及薪酬由253.34亿元降至166.67亿元。

降薪、取消高管配车、福利待遇……是碧桂园自救措施的一环。

据了解,碧桂园现时在开源节流方面的总体思路是:一、竭尽全力保障现金流安全,加快销售回款和应收债权回收,积极拓展融资,努力盘活大宗及难去化商业类沉淀资产。

二、最大限度削减支出,压降各项非核心非必要的经营支出;加强费用管控,除刚性费用外,其余费用尽量适用归零原则;精简组织架构,高管带头降薪,严控销管费用。

因此我们也能看到,碧桂园数日前对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合并14个区域公司为7个新区域:河北、北京合并为华北区域;山东、苏北合并为鲁苏区域,西北、陕西合并为中西区域,安徽、浙江合并为浙皖区域,江西、福建合并为赣闽区域,云南、四川合并为川滇区域,广西、江中合并为江中区域。

年初时,也积极推行“优秀区域总裁管区域”方案,用29个优秀区域总裁兼任管理58个区域公司。6月,碧桂园再将江中、佛肇区域合并为江中区域,区域数量削减至28个。

债务重组中途

除开源节流外,碧桂园另外要关注的重点是债务重组。最近融创、中梁、奥园的成功经验,让市场看到碧桂园软着陆的希望。

在此之前,碧桂园未能支付应该于8月7日支付的两笔美元债的票息,引起外界对这家曾经最大规模房企债务状况的担忧。

尽管碧桂园后续于9月5日,成功支付了4.2% N20260206和4.8% N20300630两笔债券的票息,但该事件已被认为是碧桂园流动性危机的重要节点。

最后状况接踵而至,碧桂园也在采取措施。

8月14日,境内主体碧桂园地产就宣布旗下11只境内债停牌,包括“21碧地01”、“21碧地02”、“21碧地03”、“21碧地04”、“22碧地02”、“22碧地03”、“19碧地03”、“20碧地03”、“20碧地04”、私募债“16碧园05”,以及腾越建筑发行的“16腾越02”。

随后,除“22碧地02”、“22碧地03”外,其余9笔债券全部完成了展期,涉及本金共计约147亿元。

“22碧地02”、“22碧地03”两笔债券本应于12月13日支付在2022年12月13日-2023年12月12日期间的利息,同时认沽期权也将生效。

最新消息,经过讨论,大多数持有人都被说服放弃进行赎回。同时,债权人也同意本周不要求还款。这让碧桂园避免了出现首次境内违约,“保信用”工作暂时得以维持。

12月13日晚间,碧桂园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关于“22碧地02”债券持有人回售结果的公告。

公告称,碧桂园本次“22碧地02”回售部分债券的本金及利息已足额支付至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指定银行账户,“22碧地02”将于2023年12月14日于深圳证券交易所摘牌。

境外方面,据Wind统计,碧桂园目前境外存续美元债共15只,本金约93亿美元。另有说法称境外债务总额约为108.34亿美元。

碧桂园早前10月中旬已宣布:预期无法如期履行所有境外债务款项的偿付义务,希望通过寻求整体方案来解决目前面临的困难。当时,该公司已引入了中金公司、华利安诺基担任财务顾问,盛德律师事务所担任法律顾问。

据了解,目前碧桂园境外债务重组的相关工作正在推进当中。但事实上,碧桂园的融资渠道可能没有想象中堵塞。

作为“示范房企”,碧桂园2022年曾获得逾3000亿元的银行意向性授信支持。今年内,在3月获得大丰银行9.5亿港元定期贷款融资,在5月份通过中债增发行合计17亿元的中期票据,7月获35.83亿港元及3.89亿美元的双币定期贷款融资和3500万美元定期贷款。

目前,碧桂园也有较大几率被纳入中资房企“白名单”。从最近风向看,碧桂园据悉密集参加了工商银行、广发银行、光大银行召开的座谈会。

背景资料显示,碧桂园2023年上半年已将有息债务削减为2579.1亿元,净负债率50.1%。

解局 | 从局外到局内,观察和解读行业、企业与市场的真实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