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会维护市场秩序 非分配资源

金管会主委彭金隆,常替企业解决难题,被称为保险业的智囊王、点子王,也被市场视为对金融业「最友善」的主委。(邓博仁摄)

《台湾银行家》第176期 创新行动DNA 专访金管会主委彭金隆

台湾金融业近年来的表现可谓亮眼,营收和获利屡创新高,金融业在台股市值的比重仅次于半导体业。然而,十几年来,台湾金融产业在国内生产毛额(GDP)中的比重始终维持在6%左右。为此,金管会主委彭金隆直球回应,金融业与台湾GDP是同步成长,并非外界解读的零成长。

彭金隆认为,单一数据往往会误导我们对事物的真实理解。他指出:「这个数值应拆成分母与分子来观察,假设分子是金融业GDP,台湾整体产业的GDP在分母,多年来这个比值都没有太大变化。」换言之,台湾的金融业其实是在随着整体经济同步成长,只是因为缺乏超额成长,才会给人占比不动的错觉。

看似赚大钱的金融业、实质产值比重却不动,在金融产业的发展上透露出什么讯息吗,又或目前金融产业发展遇到了什么问题。彭金隆进一步以台湾与香港、新加坡的数值差异甚大为例,他分析是因为分母结构不同。新加坡和香港的产业型态较单纯,而台湾产业发展多元化,除了金融业,还有半导体、AI人工智慧和资通讯等科技产业,以及士农工商等传产。

新加坡和香港的金融产业占GDP比重大,数值自然亮眼,究其原因就在于分母构成的不同。换句话说比重若相对下降,并不代表金融业没有成长。主委认为,目前应该做的是我们自己跟自己比,也就是说,金融业相对于台湾整体产业结构中,能不能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在探讨台湾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时,银行数量过多和市场竞争激烈常被视为阻碍发展的主要问题。然而,彭金隆强调,单从银行数量来看无法完全反映市场的真实情况。「过度竞争多是因为大家都在追求相同的目标和客户,但若每家银行看到的市场机会不同,发展策略与客层更有专擅,银行数量的多寡就不是重点。」他指出,台湾市场的多元化发展,为金融机构提供多样化的市场定位和服务对象,每家银行应该要能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彭金隆认为,金融市场当然有其一定的胃纳,但整并应由市场自行决定,金管会的角色是市场秩序的维护者,而非资源分配者。「整并数量目前并非金管会的KPI,重点是市场机制的建置,当业者因应环境需要进行整并时,可以有一个公开透明的整并法制架构。」这一观点无疑为台湾金融市场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

要让台湾的金融市场更加壮大,各国都有不同的策略。有人主张台湾的金融市场应减少银行数量,但彭金隆认为,目前市场上虽然有多家金融机构,如果它们都能维持一定的绩效与获利,这就证明了其存在价值。并非每家银行都需要扩展至全国甚至打国际杯,每家银行有自己的市场定位,比如一些地方性的金融机构,专注于服务特定的客户群,同样也能长期稳定运营。如此多元化市场生态其实是一种优势,而不应简单地以数量来评断其好坏。

换句话说,不能仅以金融机构的数量多寡来作为金融市场是否壮大的标准。大银行固然有其优势,但小的金融机构也有其灵活和专注的特点。彭金隆认为,成功与否不仅在于规模大小,更在于呼应目标市场需求和应变外在经营环境的变化。(五之一,摘自第176期《台湾银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