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价疯涨,金店一天一个新高价,究竟在炒什么逻辑
如果你在4月13日走进周大幅门店,首饰黄金1克的价格已经高达736元。一个月前,价格为1克666元。也就在去年,价格一度还在400~500元区间。
与之对应的是飙升到令人直呼傻眼的国际金价。4月12日,黄金现货价格盘中最高突破了2430美元/盎司,相较于年初攀升近18%,秒杀了包括美国股市、日本股市等热门资产。
在凌厉的攻势下,原本就看涨黄金但短线发出警惕指令的国际投行,被迫不断上调金价预测,2000美元、2100美元、2200美元,上周瑞银(UBS)将预测价调升至2500美元。
然而,部分基金经理直接表示,“我已经看到3000美元了。”
在这种一面倒的看涨情绪下,金价迟迟不见回调似乎也不难理解,因为大家都担心上不了车,毕竟FOMO情绪(Fear of Missing Out,害怕错过上涨)比买了亏钱还要令人感到难受。
金价背后的支撑包括:地缘政治(避险情绪和寻求美元资产替代物)、全球央行增持、金矿开发有限、不断攀升的海外通胀预期以及不可持续的政府财政状况等。
当然,近期的涨势更多还在于各界担心伊朗或卷入中东战事。美国总统拜登上周五(4月12日)就表示,预计伊朗“迟早”会袭击以色列。
尽管黄金中期依旧看涨,但鉴于黄金现在处于极度超买的点位,短期能否保持在高位,还是马上会上演迟到的修正,这非常值得玩味。
金价无视所有阻力位威胁
一般而言,四大因素驱动金价——经济扩张水平、风险和不确定性、机会成本(利率)以及市场动能。
市场动能可以用来解释金价的暴涨。例如对于伊朗搅局中东的担忧,投机仓位短期飙升等。但短期因素过后,更关键的则是中长期趋势。
就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因素而言,去年以来,地缘政治风险、欧美银行业危机等都推动金价不断走高。今年则是全球大选年,数据显示,一些主要国家将总共有50~70次选举,这些国家GDP占全球的50%以上。
其中,美国、印度大选是最重要的,投资者可能会为不确定性进行一定的投资对冲。
从机会成本来看,历来加息的转折点都是金价腾飞之际。对于黄金这一非生息资产,降息意味着投资者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将降低,反之亦然。去年四季度以来,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攀升,金价随之冲击历史新高。
不过,3月以来,美联储降息预期大幅降温,金价却岿然不动,这又是为什么?
有观点认为,市场对黄金的追捧也使投机者找一切理由看涨黄金,这次是“抵御通胀的功能”。
之所以美国降息预期开始降温,也是因为今年的几次数据显示,通胀数据居高不下。
4月10日,美国CPI全线超出预期,这导致6月降息预期暴跌,高盛更是将首次预期推迟至7月,下调全年3次降息预期至2次;瑞银更是直接将首次降息预期推至9月。
3月核心CPI同比增速并未如预期一样下降至3.7%,相反维持在2月的3.8%不变。
受此影响,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直线上升至4.5%。美元指数期货也直线跳升,从103.8一举突破104,而后逼近106大关,美股大幅下挫,但黄金却岿然不动。
黄金现在处于极度超买的点位。黄金可能无法长时间抵御美债收益率的上升,从收益率的角度来看,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正在增加,因为黄金缺乏计息属性。
黄金在周线图上看起来相当超买,RSI升至75.00上方,这是一个极度超买的点位。在之前金价突破70关口的时候,它曾经历下跌。
|黄金周线图。来源:Tradingview
RSI指向的超买情况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得到修正,特别是如果黄金在当前点位附近盘整几天,而不会回吐太多,比如跌破2222美元点位。
全球主力成主力买家
当然,上述客观影响因素都比不上真实资金流入带来的推动力。黄金的头号买家——全球央行的发力不容小觑。
2023年全球央行需求达1037吨,冲至历史第二高位;而中国官方黄金储备也呈逐月增加态势,但在此前的很多年间,中国的黄金储备其实都处于不变的状态。
截至2023年底,中国官方黄金储备已达2235吨,占总储备资产的4.3%。四季度中国央行增储黄金44吨,将全年购金量推至225吨。
今年1~2月的初步数据显示,全球央行买入了约64公吨黄金,中国从瑞士进口的黄金总量达到132公吨。中国今年3月外汇储备规模环比上升,黄金储备连续第十七个月上升。
随着全球紧张局势加剧,尤其是俄乌战争爆发后,各界越发担心美元资产的安全,全球央行更愿意购买实物黄金,也更愿意把黄金储存在自己国家。
景顺的调查发现,68%的央行在国内持有部分黄金储备,这一比例高于2020年的50%。根据这项对管理着约21万亿美元资产的57家央行和85家主权财富基金的调查,许多主权投资者对俄罗斯资产被冻结的先例感到“担忧”。
世界黄金协会去年三季度的调研就显示,超七成受访央行预计,未来12个月内全球黄金储备将增加。与发达市场相比,新兴市场更有可能增加黄金储备,因为前者的黄金储备已经位于相对较高水平。
亚洲国家如中国、印度、新加坡以及拉美的玻利维亚都是购买黄金的主要力量。
央行配置黄金主要考虑到安全性、流动性和回报。
首先,黄金被央行视为安全资产和保值资产,因为相对于其他资产如国债,黄金在面对信贷风险时表现更为稳定;
其次,黄金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央行可以迅速进入市场,而不会扭曲价格;虽然回报不是央行购买黄金的主要动机,但黄金的年化复合收益率在过去几十年中为7%左右,为投资人提供了相对可观的回报,相较于美国和非美国股票投资收益来说,表现不俗。
焦虑的中国买家进场
中国买家则是无法忽视的群体。早年“中国大妈”抢黄金的报道还历历在目,在沉寂多年后,似乎这一势头又有了一些苗头,无论是金饰品还是黄金ETF,都被中国买家加仓。
数据显示,2023年,尽管国内金价飙升17%,中国境内金饰总需求仍达630吨,同比增长10%;同年四季度,中国市场四季度金饰消费需求为148吨,较三季度环比下降4%,但与2022年同期的低基数相比增长17%。
2023年四季度,中国市场黄金ETF继续流入(+10亿元人民币),推动其资产管理总规模在年底达到290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相比之下,海外黄金ETF其实是净流出的。
由于地产市场下行、A股不振,中国投资者似乎在寻求替代品。有观点认为,黄金只有在通胀的情况下才具有保值作用,中国目前并没有通胀问题,甚至CPI一度进入负区间,买黄金并不能带来实质利益。
民众抢购黄金与保值关系不大,更重要的是心理安慰。
尤其是,在境内交易的人民币计价黄金,实则涨幅比国际金价更大,因为人民币大幅对美元走弱,而金价则有对冲汇率风险的作用。
黄金虽好,但囤金者们需要清楚的是,买金条可能没有太多额外的成本,而金饰品的溢价远超黄金现货交易价本身,金店的门市价本身就存在溢价,且对每件首饰都至少收取几百元的加工费,因此寻求保值的投资者可能需要三思;
此外,在行情极度疯狂之际,即使是黄金ETF也可能会被买出高溢价,脱离了金价的实际走势,这也可能招致风险。
No.5731 原创首发文章|作者 Irene Zhou
开白名单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图片 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