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漁船案落幕 學者:兩岸事務治理能力非常重要
学者认为,金门渔船案的解决,凸显在国际跟两岸状况都不大好的时候,「两岸事务治理的能力其实非常重要」,图为陆委会副主委梁文杰30日率主管祭拜罹难的大陆渔民致意。记者蔡家蓁/摄影
两岸渔船案终于在30日签署文件落幕,由于这起事件对两岸关系影响重大,两岸的互动与沟通更是外界瞩目的焦点,学者王信贤分析,这至少是一个好现象,也强调在国际跟两岸状况都不大好的时候,「两岸事务治理的能力其实非常重要」。
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特聘教授王信贤30日向本报表示,大陆不满意赖总统520就职演说,所以有一系列的文攻武吓,但对于渔船案,我方的态度其实逐渐放软,大陆也在降低敏感性,「至少在520之后看到一个比较好的互动跟结果」,在两岸当大家都在谈形势越来越危急的时候,「这至少是一个好的现象」。
至于这会不会形成一个新的模式,王信贤认为「要再观察」。他坦言,自己感觉好像回到30几年前。比如1986年王锡爵劫机事件,然后1990年金门协议双方以红十字会互动,再到海基、海协两会,过去这30几年来,两岸关系有高有低、有波峰有波谷,「这个时候应该要重新建立一些新的互动模式了」。
王信贤也分析,这事件看来是在贯彻邱垂正的意志,在当前较为艰难的两岸情势下,以务实的方式解决问题,不触碰敏感的政治问题。他提到,其他事件包括胡姓钓客、大进满88号都需要更务实的方式来做,更重要的是0214事件后,大陆不承认「禁限制水域」,这是高度政治敏感的事情,「如果很事务性的东西都没办法好好解决,更不用讲接下来去处理其他事情」。
王信贤也认为,双方都应该尽量用比较模糊的方式来处理这次事情。他更强调,在国际跟两岸状况都不大好的时候,「两岸事务治理的能力其实非常重要」,这跟「抗中保台」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有没有办法维持和平、有没有办法促进两岸健康的交流跟协商」,这次金门的新模式或是一个起点。
就陆委会的声明以及邱垂正30日的说法,王信贤分析,政府定性「单一、突发事件」,同时试图对外说明:司法归司法、协商归协商,双方有协商窗口,且是从2月开始持续进行,更进一步想要「维护既有公权力的制度化协商机制运作」,他解读,「换言之,就是绕开原本的政治藩篱与前提(九二共识承认与否),形成制度化协商机制」。
他也解读陆委会说法指出,「重点都在政府主导,官方才具有公权力,才能够维护国家安全及民众的福祉,才有能力务实解决民众的问题」、「政府主导、民间协助」,旨在告诉陆方与台湾民众,解决两岸问题的权力在中央政府,不是在野党与地方政府,「民间只是扮演协助政府的角色」。
至于,2月14日之后陆方海警船到金门海域常态化执法巡查,未来局势有可能趋缓?王信贤认为,禁限制水域「短期之内要去要去处理很难」,因为大陆一旦表态了,要改变基本上不大可能。但至少在执法上面双方还是可以达到一定的默契,执法时应会比较缓和;另外对于观光,他预估若没有太大政治纷争,仍比较乐观看待陆客赴金马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