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0岁了!上海邮政博物馆下周起暂别!最近热播的 《承欢记》里也有它
最近,许凯、杨紫主演的
沪产情感剧《承欢记》正在热播。
剧中出现的上海本地场景
也引发了观众的热议。
在第一集中,
小侬就看到了阿拉十分熟悉的
上海邮政博物馆,
气势恢弘的建筑十分抢眼!
不知道电视剧热播后,
会不会再次引发打卡热潮呢?
不过小侬了解到,
上海邮政博物馆
即将与我们暂别了!
本周末为最后参观日!
近日,@乐活虹口发布
上海邮政博物馆闭馆公告:
从本月15日起,
将进行闭馆改陈升级工作,
预计今年10月就能焕新归来!
公告中提到——
上海邮政博物馆为了给大家更好的参观体验,定于2024年4月15日起实施闭馆改陈升级。
升级后的上海邮政博物馆将在现有及新增展品的基础上,深入展示邮政尤其是近现代邮政的发展历程、企业文化、特色产品、行业成果。
预计今年10月完成全面改陈布展项目后重新对外开放。具体开放时间另行告知,敬请期待。
据悉,
这次升级仅关闭二楼博物馆主展区
和一楼中厅展区,
二楼营业厅继续开放营业,
知名网红打卡点“上海之门”
依然可以拍照留念。
你了解上海邮政博物馆吗?
跟着小侬先来云游一番吧!
上海邮政博物馆所在的
上海邮政总局大楼,
整栋大楼沿苏州河而建,
紧邻四川路桥北侧,地理位置极佳。
1922年动工、1924年竣工,
算算今年正好100岁了。
这栋苏州河边的建筑不仅历经百年,
而且主题始终不变——
TA的前身是大清邮政局,
之后成为上海邮政总局,
而现在,是上海邮政博物馆。
▲新民晚报 徐程 摄
TA与苏州河结缘,是因为这里连接着苏州河及黄浦江水路,建造之初又能与不远处的老北站保持陆路联络,实现邮政、水运、航运的相互配合。
▲初建成的上海邮政大楼全景
TA被赞为苏州河畔一道独特的风景,是因为这里将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建筑风格融于一体,“混搭”中又有一种稳重与平衡——
建筑采用钢架混凝土框架结构,主楼高四层,但转角处的塔楼实高八层,另有一层地下室,雄伟与实用性兼具。
楼顶的钟楼是巴洛克风格的↓
▲新民晚报 徐程 摄
沿苏州河和天潼路的墙面
则采用古典的科林斯柱作为装饰。
大楼东南角的钟塔楼两边
各有一组艺术雕像。
一边三人拿着火车头、
轮船和电信电缆模型,
象征交通和通信;
另一边也是三人,
中间是希腊神话中的通信之神,
左右则都是爱神,
象征邮政为人间沟通情愫。
步入大楼,一眼可见门厅大理石、
双面旋转式楼梯、宫廷式弯曲吊灯
以及被称为“奶油蛋糕”的
粉红粉绿色石膏板吊顶……
精致感和富丽堂皇感
顿时就扑面而来!
顺着金色旋梯拾级而上,
二楼营业大厅内
宽敞明亮、气魄非凡,
仍透出“远东第一大厅”的气派。
大厅由东而西一通到底,
入口处采用大理石装潢门面,
地面铺回形花纹马赛克。
“十”字形走道两边长长的营业柜台均由柚木制成,台外贴面饰大理石,柜台边与公众接洽处置有精致的铜质麦穗形装饰的栏杆。
二楼的上海邮政博物馆拥有着丰富的史料和展品。并通过现代化科技手段,追溯了邮政的起源和发展,展现了古代邮驿到现代邮政的完整变化历程。
看!小侬还在馆中发现了惊喜
▲上海邮政管理局接办邮发的第一份
《新民报—晚刊》
大厅近百年前留下的设计仍在使用,
提供邮件寄送、邮品销售等服务。
在这里寄出的邮件
也是很有纪念和收藏意义的哦~
紧接着走到博物馆的尽头,
便能抵达标志性的复古中庭。
这里陈列着大清邮政马车、1917年购置的第一辆邮运汽车和“行动邮车”等模型,以及大清邮政局场景和“未来邮政”环幕影厅,能看到上海邮政百年来发展的轨迹。
如遇天气正好,
阳光穿过玻璃顶映在地面,
将历史与现实合而为一
更是美得让人惊叹。
除了历经百年的历史文化,
上海邮政博物馆里还有什么?
按照展厅划分,有“起源与发展”“网络与科技”“业务与文化”“邮票与集邮”等几大板块,记录了中国邮政发展史。
旧邮戳↓
扇形秤↓
现在小区里难得碰到的邮递员↓
如果逛得够仔细,
你会发现还有一个小秘密
藏在了你的途经之处,
可千万别错过了啊!
当你走进大楼的332室,
会看见玻璃上的一个枪眼,
你可别以为这只是“窗户坏了”,
它的来头可大了!
▲解放军向四川路北侧邮政总局的残敌进攻
1949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展开了解放上海的战役。上海邮政总局大楼是扼守苏州河的战略要地,为了保护大楼和邮局机关免遭破坏,中共上海邮局地下党总支领导邮工主要采取劝降战略,最终除了东墙上留下的一两个弹孔外,上海邮政大楼几乎完好无损地回到人民手里。
是不是长知识了
不仅如此,这里还藏着
很多关于中国邮政的“冷知识”。
比如,你知道在地球最南端和最北端也有中国人的邮局,而且还用上海的邮编?
原来,1985年11月,南极长城站邮局正式对外营业。1998年,国家邮政局批准在“雪龙号”极地考察船上设置邮局,隶属于上海浦东新区邮政局,邮政编码200138。
1999年7月,“雪龙号”从上海出发,驶向北极,这是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
至此,“雪龙号”成为南北极的“极地邮局”。
类似的“冷知识”还有很多:
为什么要有邮戳?
信封封口有几种方式?
邮票是怎样诞生的?
这些就等着你亲自来发现啦!
记住它曾经的模样
也期待它焕新归来~
打算这个周末去打卡的
小伙伴们请注意~
场馆实行免预约入馆
周六和周日
参观入口不同哦~
千万别走错啦!
【侬好上海·田小鱼、一七七综合编辑】
侬好上海(ID:helloshanghai2013)原创编辑,部分素材参考自:@上观新闻、@上海邮政博物馆、@乐游上海、@乐活虹口,大众点评、各路网友,如有冒犯,敬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