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良方”助力“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

作为全国“四大药都”之一的安徽省亳州市,多年来坚持“以药立市”的发展战略。2023年末,亳州市中医药产业规模达1852.5亿元、增长11.32%,成为全球最大的中药材交易中心和全国最大的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药保健饮品生产基地。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亳州监管分局(以下简称“亳州金融监管分局”)结合亳州市主要产业,深入实施“新机构新作风新建树新形象”工程,认真落实金融“五篇大文章”,开展中医药产业调研,精准施策中药材种植端,培育中药材加工端新质生产力,服务中医药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至一季度末,亳州市中医药产业贷款余额279亿元,同比增长18.8%;中药材承保面积达4万余亩,提供风险保障金额9900余万元。

健全金融政策 精准支持种植端

“我流转了180亩土地种植白芍、紫苑,投入10余万元,都用于土地流转支出了,后续经营资金短缺。”亳州市谯城区十九里镇中药材种植合作社负责人马伟表示,“需要购买种苗,请工人种植、施肥等,田间管理不足,会影响生长,产量降低。”

据了解,亳州市现有39000余家中药种植户,种植面积达120万亩、约占全国的10%。但作为当地支柱产业,该市中医药产业贷款占全部贷款比相对较低。数据显示,2021年,中医药产业贷款余额仅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为7%,低于农林牧渔2个百分点。

亳州金融监管分局调研发现,主要原因在于两点。一是中药材价格波动大,种植户和银行面对市场风险不敢投入,如,2021年至2024年间白芍从15元/公斤涨至80元/公斤。二是金融机构支持中医药发展不平衡且存在较大差异,如,2022年上半年,对中药制造业贷款较上一年末同比增长15%,但辖内银行机构对中药材种植户贷款较上一年末下降15%,其原因主要是种植户缺少可抵押物。

走访中,多家种植户及亳州中药材大市场商户也表示缺少可抵押物及市场价格波动大是中药材经营长期面临的困难和风险。

中医药产业不仅是亳州支柱产业,更关系到当地乡村振兴、农民富裕。为此,亳州金融监管分局将中医药科技发展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千万工程”、普惠金融等政策相结合,印发《关于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攻坚行动 进一步提升服务质效的通知》,细化产品、服务等八项措施,助力中药材种植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农经营主体发展。

一系列举措出台后,亳州地区金融机构很快跟进落实。如,药都农商银行创新“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贷款”和“道地药材预期收益贷款”产品,依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道地药材预期收益给予信用贷款,满足种植户融资需求,破解中药种植发展瓶颈。2024年一季度末,中药材种植贷款达30.52亿元。

马伟通过该行的“道地药材预期收益贷款”产品获得80万元贷款,顺利购买种苗、农资等,合作社发展壮大,年产值达200万元。

亳州多家金融机构均打出创新牌,创新“一行一类一司一品”。如,中行亳州分行创新了“花茶贷”产品;国元农险亳州中心支公司创新中药材种植保险,并与辖内9家保险机构创新“中药材产业共保体”商业保险产品,参与承保的保险机构按照比例分担风险,提高中药材种植、存储风险保障覆盖面。

追根溯源,中药材种植,“种”从何来?

自《种子法》《“十四五”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规划》等法规政策施行后,加强道地药材种子基地建设,积极推进中药材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和技术推广等工作日渐引起业界的高度重视。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中药材种苗繁育越来越走向标准化,这也是药材、成药质量的根本保障。“我们经营中药材种苗繁育与标准化种植,种子繁育过程长,研发费用投入大,流动资金周转期长,资金支持是种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亳州兴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禾农业”)总经理助理刘恺说。

该企业既是小微企业,又是专精特新企业,其组培繁育中心、亳药标准化种植和种质资源保护示范园等项目已被列为安徽省重点建设项目,但没有可抵押资产成为该类企业融资难点。

“对于中药材种子培育等科技型小微企业,我们弱化传统的抵押方式,打造科创贷、专精特新贷、知惠贷等产品,用知识产权、企业信用来代替传统抵质押物。”中行亳州分行副行长孙黎介绍,针对兴禾农业的特点,该分行精准定制知识产权抵押和保证贷款,为该企业发放贷款1000万元。

此外,亳州地区10余家银保机构联合打造“农业保险+信贷”结对服务模式,双方互换信息、互用资源,利用保单进行避险、增信,累计为种植户保单增信3.8亿元。

优化金融服务 赋能加工端锻造新质生产力

作为神医华佗故里,中医药是亳州“最具辨识度的金字招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理念的转变,以及中药独特价值和作用在抗疫考验中的彰显,亳州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迎来红利。

2023年,亳州医药制造业产值426亿元、增长19.5%;中医药贸易额达到1380亿元,出口额占安徽省的81.1%、全国的10%,业务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因此,亳州市正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我们在传承中医药发展中,积极进行药物研发和先进生产技术平台搭建,但在新建配方颗粒生产线项目过程中,遇到了建设资金不足难题,资金缺口5000万元。”安徽协和成药业饮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协和成药业”)副总经理赵维合说。

协和成药业是一家集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制造、产品研发、进出口贸易于一体的现代化中药企业。其中药材种植1000余亩,研发制造的中药配方颗粒畅销欧洲,精制饮片成功进入欧盟市场,获得多项国家医药专利。

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及中医药传承创新。创新在中药材的加工制造环节体现尤为明显。

以协和成药业为代表的药品生产企业亳州现有238家。它们大多拥有一个共性,即中成药制造以及研发投入占比较大,融资方面普遍存在有效抵质押物不足等问题。

这一点从银行信贷数据可见一斑。2023年末,亳州中医药科创贷款占中医药贷款比重为12.6%,中医药知识产权融资贷款占中医药贷款比重仅为1.4%。

发现问题就需要迎难而上,这也是深入实施“四新”工程的要求。为此,亳州金融监管分局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中医药和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通知》,细化产品创新、支持中医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新质生产力等十四项措施,指导金融机构结合中药创新药、提取物和配方颗粒、中药饮片数字智能车间、中药延伸产品技术研发等,创新推广“药商e贷”“研发贷”“药物质量安全责任险”等十八类金融产品,提升中医药高端核心技术攻关能力。

据此,中行亳州分行结合最新中药研发和中药颗粒提取技术情况,推出医药研发类贷款产品,主动上门对接协和成药业,为该企业授信1亿元。

“这笔资金保障了我们新技术生产线顺利投产。但在种植过程中,仍然存在风险。中药材极易受天气影响,我们种植规模这么大,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会造成经营亏损。”赵维合表示。

谁能为企业分担风险?“针对此种情况,既要指导银行机构破解抵押难题,给予中医药产业融资支持,又要引导保险机构靠前服务,给予中医药产业风险保障。”亳州金融监管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任安成表示,需要引导辖内金融机构持续推进中医药传承和创新,助力中医药产业纵深发展,加快锻造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

“我们开发了白芍、桑皮、菊花等11个单项中药材种植商业性保险产品。”国元保险亳州中心支公司总经理杨士柱介绍,2023年,协和成药业种植的白芍因为暴雨内涝受灾,该公司就通过白芍种植保险向其赔付20万元。

加快锻造新质生产力,落实到亳州中医药产业,就需要金融行业贯彻新发展理念,利用金融力量助力中医药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实现产品质量全面提升,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条逐步完善。为此,亳州金融监管分局推动“政策性保险+商业性补充保险+银行跟进授信+第三方监管”的可行模式,全方位服务现代中医药新质生产力发展。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亳州市中医药知识产权、商标权质押贷款同比增长133.5%,药品品种贷款达12.79亿元。

深化金融改革 助推产业链发展

目前,亳州中医药产业链条正不断延伸拉长,从药材种植、加工到药品生产、销售和应用,涉及到科研、标准制定、政策支持等多个方面。产业政策、金融政策、财政支持等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产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分局调研发现,2022年末中医药供应链金融贷款占中医药贷款比重仅为9.34%,且部分上游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抵押物不足问题。”亳州金融监管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永刚介绍,为此,该分局制定出台《亳州市银行业保险业支持中医药振兴发展工作方案》,细化了构建金融服务机制、推广供应链金融等十八项措施。并开展“一行一链多企”产业供应链融资服务,向上下游中医药科技型企业延伸授信,助力亳州打造现代中医药产业集群。

“我们创新‘中药材供应链金农信e链’产品,以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真实贸易关系为基础,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为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企业提供存货、应收付账款、订单等“链式”质押融资服务。”药都农商银行董事长王锋介绍,目前已合作链主企业46家,贷款13.9亿元,惠及上下游企业673户,实现了最快3分钟放款,提高了服务效率。

此外,亳州金融监管分局鼓励加强银保担协作,开展“风险保障+信贷支持+保证担保”供应链融资合作服务模式,推广“仓单质押贷”“见保即贷”“见担即贷”等服务产品,精准支持现代化中医药产业链全链升级。目前亳州辖内保单质贷累计为8600户中药材小微企业及农户提供贷款增信达19亿元,运用保单替代保证金,释放资金占用10余亿元。

从单一企业服务到产业上下游企业链式服务,供应链金融实现了高效率。2024年一季度末,亳州辖内中医药供应链金融贷款占比提高至10.7%,相比2022年末上升1.34个百分点。

与之相应,产业链完善使后端形成了庞大的销售市场。而这个市场更需要灵活便利的金融服务。

“我们交易中心拥有3000多户中药材商家,提供超过2800个中药材品种,市场年交易额达500亿元以上,这些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服务。”亳州康美中药城副总经理苏彪表示。

为打通中药材贸易服务的末梢,亳州金融监管分局指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入驻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设立金融专区,打造近距离、差异化金融服务,实现“只让客户跑一次”,并与中药城共建共享商户诚信经营和融资需求信息平台,推动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据了解,金融专区的银行机构向该交易中心商户贷款达26亿元。

在康美中药城,几乎每家商户都与银行保持着紧密合作关系。“我是康美开业以来的第一批入驻商户,经营了11年。农行亳州分行对我个人给予100万元信用贷款,流程简便,不用跑银行网点,三天左右款项就到位。”亳州市全胶堂老板李正兴说,“去年底正值冬季滋补旺季,进货量大,资金需求高,贷款发放得恰逢其时。”

据悉,2023年底,康美中药城联合农行亳州分行为获得“十大诚信经营药商”“十大传承经营药商”“十大创新经营药商”进行集中授信,给予最高200万元的金融扶持,使“信用”和“口碑”成为“真金白银”。

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末,中医药产业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15亿元,同比增长10%;中医药产业贷款近三年增加84亿元。亳州市金融支持花茶贷款达百亿元,花茶产量已占全国的90%以上。金融机构支持珍宝岛药业、万花田等健康养生产业贷款5.6亿元,用于研发草本牙膏、面膜、中药养颜奶茶等。

值得关注的是,为防范信贷资金违规用于中药材“炒作”,亳州金融监管分局一体推进促发展和防风险,建立通报机制,及时向辖内银行机构印发风险提示书,保障信贷资金安全。

下一步,亳州金融监管分局将结合亳州市情,围绕地方“六一战略”发展定位,着力加快锻造中医药新质生产力,支持中医药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产品质量全面提升,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条逐步完善,持续引导辖内金融机构支持中医药强链延链补链,持续做好“药、酒、农、旅”多元产业链融合发展金融服务,助力亳州“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