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研院看世界-藉评鉴加速永续金融生态圈之建构

综观已揭橥之永续金融评鉴内容,如同国际间常见的ESG评比机制,涵盖了「支柱、构面、指标、权重」等主要组成项目,从「环境(E)、社会(S)、公司治理(G)」三支柱向下延伸若干构面,比如环境聚焦气候风险、净零转型、资源保护与减碳节能,社会着重金融消保、普惠金融、人权及资安个资保护。至于公司治理则是参酌现有「公司治理评鉴」作法,关注利害关系维护、治理及内控机制、资讯透明等议题。此外,还包含「永续发展综合指标」,用以衡量各机构永续策略、治理结构及国际接轨程度。

指标题组则可区分为质化、量化两类型,前者皆以是非题型呈现,譬如是否遵循联合国永续金融有关原则,后者像是永续有关活动之办理场次数目。再者,考虑金融分业间仍存歧异,故就银证保各业别另设有分业指标,以银行业为例,受评银行须填覆绿色授信之占比。惟考量各家机构ESG发展进程各异,是以评鉴范围系采渐进原则,先针对大型业者进行评鉴,规模较小者往后再循序纳入。

当然,市面上绝不只有永续金融评鉴一种ESG评比,世界永续发展协会就曾统计,全球有600种以上的ESG排名和评分方式。ESG评鉴已多得令人眼花撩乱,不免有人担忧,永续金融评鉴是否与之重叠?其实若深入对照永续金融评鉴跟其他ESG评比,即可发现两者之目的、性质截然不同,永续金融评鉴旨在引导受评机构落实永续目标,有别于一般ESG评比,多以量化数据比较企业永续绩效之良窳。

事实上,永续金融评鉴的质化题组占比逾95%,透过该些质性指标的问题描述,可使受评机构更能掌握现行永续政策重点,从而将其放入策略目标、管理流程、治理架构等经营层面,以逐步贯彻永续目标。另一方面,依据主管机关规划,2023年底将仅发布前20%名单,但不揭露成绩高低及排名。此作法与公司治理评鉴相仿,即给予绩优者正面表扬,借此激励其他机构见贤思齐,尚待改进者则不公布,这跟坊间ESG评比结果悉数公开之模式亦有所区别。

永续金融评鉴的另一特征,在于ESG三大支柱权重,均等地各占30%,以此宣示我国推动永续金融,系秉持着ESG齐头并进之原则稳健发展。特别在净零减排呼声四起的今天,虽说各金融机构无不竞推环境相关之商品或服务,但须知公司治理本就是金融业营运之根本,且诸如弱势关怀、普惠金融等社会议题,亦属我国金融机构长期关切焦点,无任何一支柱得以偏废。

值得留意的是,尽管支柱等权,但构面权重却各有高低,据以凸显现阶段议题焦点。例如环境支柱的气候风险策略、净零转型支援两构面,所占权重分别为12.9%、9.6%,跟自然资源保护3.2%、自身节能减碳4.3%相比,就有较明显差距。而此比率设计恰恰呼应永续金融评鉴之目的,即藉评鉴提升金融业对气候风险之应变能力,并冀望发挥影响力,与客户共同形塑永续金融生态圈,以加快净零转型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