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研院看世界-基层金融再转型 引领永续农业

随着农业金融署升格挂牌,标志了农渔会基层金融来到一个全新阶段。图/本报资料照片

上个世纪初,三角涌农会创立(今三峡区农会),经费由政府补助,奖励耕地改良及养猪、养鱼事业,并协助政府催收钱粮(田赋),乃为全台农会创设之始。之后,就如同各地农会随着殖民地政府的产业组合政策进行改组转型,十多年后,三角涌农会进一步改制为三角涌信用组合,由产业信用贷放、原料联合购买、农渔产品共同贩卖及生产资源与设备共同利用等四个部门所组成,协助各地的农渔业发展。

在当时,和日本本土的农渔业产业组合相较起来,台湾信用组合著重在信用部门,而日本本土的信用组合营运重点则是放在事业部门,所以台湾农业金融蓬勃发展,也成为当时台湾的农业特色之一。时至今日,东南亚许多农业仍难见如此完整的功能,也让这些国家的农渔民无法享受农渔业信用组合的信用贷放功能,往往因为资金需求而向大地主与资本主赊借,最后小农只得逐步被并吞,导致了贫富分配不均的情况。对照之下,这正是今天遍布全台的基层金融主体,农渔会信用部对台湾农业以及整个社会发展的最主要贡献。

■农业金融署成立,

三大方向推动转型

之后,台湾基层金融在战后虽仍持续发展,但到1995年因为景气变动与公司治理漏洞,终于酿成基层金融危机,当时有40多家基层金融机构发生异常提领与挤兑风暴,逾期放款比率更于2000年时攀升至16.23%的高峰,使得36家净值为负的信用部遭金融重建基金(RTC)接管,或将信用部概括让予给当时的省农会(现全国农会)或银行单位。

为了导正乱局,政府除强化原有的合库体系外,更利用农业金库与农业金融监理一元化等作为,开展了农渔业金融专责单位的序幕。随着农业金融署在今年8月14日升格挂牌,更标志了农渔会基层金融来到一个全新阶段,令人分外期待。

如同新任农金署署长李聪勇表示,目前已经将「推动农业贷款,充裕营农资金」、「强化农业保险,稳定农民收入」以及「健全农金体系,活络农村经济」等三大方向,作为农金署的发展目标,最令人眼睛为之一亮的,就是将提高农业经营者韧性作为因应多变气候与市场环境挑战的施政重点。

正因为ESG金融将是下阶段金融的重要发展方向,有更好的农业金融体系或许将是台湾新一代农业再发展的难得契机,可以鼓励更多人口留乡务农,让农业成为各村镇稳定的力量。

■ESG金融

有助于创造具韧性的新农业

毕竟,在金融科技与资产管理市场上,实在很难期待基层农渔会金融与一般商业银行进行同比例的投资,如同当年许多农渔会信用部发行信用卡后,发现入不敷出而慢慢退出市场。如果换个方向,重新回到农渔会基层金融的本身特性出发,或许可以走出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例如,能够进一步将碳足迹与责任消费,利用信用扩张与农会超市加以结合,搭配电商与区块链私链的发展,在青农跟信用部贷款时,包括有机农药的认证或产品无毒性的检查,串成一个生态系,如此直接连通消费者偏好与农渔产品购买,或许可以让农会信用部的发展,走出一个更新更好的未来。特别是,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流农村、支撑农业发展时,富含ESG概念、兼具韧性的新农业,将是台湾最有力与最扎实的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