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研院看世界-「信托2.0」追寻普惠金融全民价值

台湾已于1993年迈入高龄社会,并于2018年成为高龄社会,预估将于2025年成为超高龄社会。根据国发会2020年8月出版之中华民国人口推估(2020至2070年)报告,202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率为16.0%,至2040年将升至30.2%,2070年持续增加至41.6%,且其中超过四分之一为85岁以上之超高龄老人。由高龄社会转为超高龄社会之时间仅7年,预估将较日本(11年)、美国(14年)、法国(29年)及英国(51年)为快,而与韩国(8年)及新加坡(7年)等国之预估时程相当。

人口结构变化牵动信托需求升级

进一步分析每百位青壮年人口需扶养之依赖人口数,将由2020年之40人,增加至2070年之102人,超过青壮年自身人数。足见高龄少子问题严重冲击台湾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此一问题已经升级为国安层级。而近年来信托财产规模亦已从2000年的新台币4,560亿元,一路成长至2020年底的10.28兆元,其中金钱信托部分由3,100亿元,成长至9.03兆元,信托财产规模的高速成长与金钱信托的高占比态势。

因应前述高龄少子化的趋势、一改过往由金融机构兼营且偏重理财之金钱信托型态金管会于2020年9月正式推出「信托2.0」计划,期望透过跨业合作、整合内部资源量身订作方式,推出「全方位」信托服务。跳脱以往仅局限于金融投资的概念,满足多元需求,期望涵盖食衣住行育乐全方位需求、在地安老与资产管理方面,满足高龄者需求并强化投资人权益;服务对象也更多元,让信托不再只是以往大家认知的富裕人士专属服务。

观察与比较国际间的信托型态发展运用与人口趋势,主要可归纳出两大主轴:源自欧美的私人银行与家族财富传承,另一主轴则是日本的高龄化社会信托服务。前者经验可供国内发展「财富管理2.0」参考,后者则与「信托2.0」的重点──在地安老、安养信托息息相关。考量国内当前人口结构、工商业发展程度、各族群需求与国际经验,目前推出「信托2.0」可说正是时候。

金管会在对的时间点推出「信托2.0」计划,但苦于过往的发展偏重财富管理销售模式,真正信托专业人才质与量方面有待提升,因此希望业者投入适当资源调整部门组织及培育专业人才,改变目前过于偏重理财信托的现况,发展成为客户量身订作的全方位信托业务。更期望透过与其他金融商品的整合,及结合都市更新及利用公有闲置土地,打造友善住宅,推动在地安老,并结合「以房养老」及「保险给付」等成立安养信托,同时结合证券化工具,以发展多元市场。

建立信托评鉴机制

对于迈入高龄社会的台湾而言,安养╱长照信托无疑已是高龄社会的防护网,但目前台湾推动的成果仍嫌不足。为确实引导金融机构走出过往偏重财管销售模式,将资源运用于具有社会安全意义的「信托2.0」,金管会从2021年起针对兼营信托业务的金融机构办理「信托2.0评鉴」,其中「信托2.0」设有综合评鉴,而「安养信托」及「员工福利信托」则会独立评鉴。

评鉴固然给银行带来压力,却也是商机所在。兼营信托的金融业在正视高龄社会趋势对客户影响之同时,亦可思考如何提供贴近高龄客户需求之金融服务,并配合发展长期照护产业之相关金融服务。

换句话说,可以善用社会的信任,并发挥应有的高度,诸如:在直接金融市场或间接金融市场上,扮演资金供给或金融中介之角色,提供各层级长期照护产业之资金需求;提供金融商品或服务,以串接各层级长期照护产业间之金流服务;进行跨业合作,控管被照护者之财产安全,并支援被照护者对智慧辅具远距照护、居家生活服务等之资金需求。尤其是以金控集团或策略联盟合作方式,整合各事业体之商品服务特性,相互支援产生综效,更可带动长期照护产业链之发展。

信托法立法走到「信托2.0」,经历20年的时间,造就金钱信托的蓬勃商机。展望未来,希望台湾的信托业务与时俱进,不再局限于金融理财服务,也不再专属于特定高资产阶级。就更积极的意义而言,信托就在你我身边,应是「普惠金融」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