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财评丨服务实体经济,金融期货工具大有可为

日前,中国期货业协会发布统计数据,今年1至8月,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额为387.55万亿元,同比增长3.68%,其中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成交量、成交额同比分别增长38.08%和24.33%。

金融期货是以金融工具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与其他期货产品一样,也有规避风险和发现价格的功能:投资者可以根据市场的不同情况,采取在期货合约到期前对冲平仓或到期履约交割的方式,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同时,合约买卖又接近于竞争市场,能够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出投资者对金融商品价格走势的预期和金融商品的供求状况。

也正因如此,金融期货产品可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致力于帮助实体企业有效进行风险管理,最终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和生产经营稳定性。为了给实体经济发展营造稳定的金融环境,就要用好金融期货工具,着力提高期货市场的运行效率、提升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丰富金融产品供给。

前段时间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这“五篇大文章”紧紧围绕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具有高度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需要建设高质量的资本市场,及时调整和优化现有金融体系结构,建立和活跃无形资产交易市场。

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期货市场为助力金融强国、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后续期货市场继续发挥更大作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具体来说,作为普惠金融的探索,“保险+期货”模式有效控制了农产品价格波动对行业的冲击,维护了农民、农业企业的生产积极性;股指期货、国债期货和指数相关期权等金融衍生品,让投资策略趋向多元稳健,丰富了养老金融产品;不少期货公司从事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研发,开拓了数字金融领域全新业务场景;工业硅、碳酸锂期货和期权的成功上市,有力支持了新能源产业发展,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贡献了期货力量。

目前来看,金融期货市场还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稳定性,发挥好风险管理的特有功能。只有实现了自身的稳定和市场各参与主体力量的平衡,期货市场才能给风险合理定价,实现对风险的市场化最优处置,最终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服务实体经济。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杜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