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毒日來襲!避邪禁忌曝光 首要竟是「不能行房」?
九毒日来袭!避邪禁忌大揭密,首要竟是「不能行房」?(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在农历历法中,五月不是只有端午节这一天要插艾草、驱邪而已。事实上,整个五月就是一个充满邪祟、毒瘴色彩的月份,因此它还有一个特别的称谓——「五毒月」。这个名称背后蕴含着深厚的的民俗来历,今天,就让我们跟着科技紫微网,一起揭开「五毒月」的神秘面纱。
五毒月的历史来源
农历五月为毒月,是从秦朝就开始流行的说法。这个名称是源于对五月气候和生物习性的描绘。
农历五月,正值夏季,天气逐渐炎热,雨水增多。湿热的环境使得蛇、蝎、蜈蚣、壁虎、蟾蜍等毒虫活动频繁。在中国民俗说法中,这五种有毒的动物统称为「五毒」。在这个月份里,易因遭虫咬、染虫毒而生病,需要特别防范。
同时,五月份也是细菌、病毒的高爆发期。环境潮湿高温,空气又不通畅,细菌和病毒最易繁殖。而人体循环也会因湿热阻滞气血经络,津液、代谢、气血难以运行排泄,导致湿毒累积,因而得病。
古代卫生条件不佳,医疗也不够发达,毒虫数量一多,就容易爆发瘟疫,很多人因此而重病甚至丧命。久而久之,五月这个月份就与瘟疫连结在一起,在口耳相传之中被蒙上了一层恐惧的面纱。
五毒月中的九毒日
在五毒月的说法中,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月里有九天是为伤身损气耗精元的日子,称为「九毒日」。
端午为五月初五,是为九毒日之首。以下八日依序为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另外,农历五月十四则为「天地交泰日」,与九毒日加在一起之后,这十天便被并称为「天地交泰九毒日」。
在这十天中,有如下的忌讳:
1、忌生气中医说「暑易伤心」,夏季属火,与人之心脏相应。当气温飙升时,心脏是最易受创之器官。高温潮湿的气候,也易引发人心神不宁。故在此段时间内,应尽量克制焦躁,维持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2、忌杀生在这十天内,不应杀生。如此一来不仅能够驱除邪气,还能减少欲望,从而自然地根除各种疾病。
3、忌行房五月时,一阴初动,阳元虚弱,宜守静勿动,不去干扰和耗泄阳元。所谓的干扰,最明显、影响也最大的就是行房的欲望,若行房扰动阳元,阳元就无力滋长,生机也就无以为继。因此这段时间应禁止行房。
五毒月容易中什么「毒」?
从中医上来说,「五毒月」有五种毒,分别是寒毒、湿毒、水毒、痰毒、血毒。其中对我们身体影响最多的是寒毒和湿毒。
寒毒:体寒、怕冷、吃东西容易腹泻、食欲不振、咳嗽等等。
湿毒:湿气积存在身体里,表现为舌苔发白、脸上出油、小腹赘肉堆积、水肿等。总是睡不饱、睡眠不易醒,早上起来头重如戴帽,另外脚气、湿疹也常常来袭。
痰毒:痰多时,人会发胖、水肿、身体沉重、小便浑浊起泡。
水毒:水毒最明显的表现的就是水肿,小腿、手臂或者脸上软趴趴的,皮肤颜色苍白,看不到肌肉,像是挂了个水袋在身上。
血毒:血毒相当于我们现在概念里的瘀血、死血块。体内有瘀血时,容易脸色暗沉、长斑,精神也不好。经常感觉身体莫名的刺痛,有瘀青。血毒对心脏和肝脏危害很大,容易导致心慌、肝硬化、脑血栓、中风等。
面对「五毒月」的种种毒害,先民累积出了有效的防御之策:首先,注意环境卫生,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干燥,减少毒虫滋生的条件。其次,饮食有度,避免食用生冷食物,防止肠胃疾病。另外,可以佩戴香囊、喝雄黄酒等驱邪物来避毒。最后,应保持心情愉快,提升健康程度,以增强抵抗力。
毒月如何避五毒
1、佩戴辟邪物品在五月期间,可携带艾叶、菖蒲或配戴由香料填充的香包等,避邪去毒。香包散发的香气能够驱赶蚊蝇和其他害虫。
2、艾草驱蛇虫在端午时节,可点燃艾草或艾条来薰环境,防止蛇虫的侵扰。此期间也很适合使用艾绒灸来治病,能驱散体内的寒湿之气。
3、插花端午节的时间接近夏至,适合以绣球、百合、合欢和莲花等应季花卉插花,这些花朵都寓有避邪驱疫的涵意。
4、佩戴五色线端午节可佩戴五色绳来驱邪迎吉。五色绳的五色为白、红、黑、黄、青,分别代表五行的金、火、水、土、木,五个方位的西、南、北、中、东,含有来自五个方位的神力之意。
5、吃五色食物均衡摄取红、黄、绿、黑、白的五色食物,例如红枣、胡萝卜、绿色叶菜、黑豆、白菜等,可吸收到多方面的维生素、矿物质与其他营养,有益于提升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延伸阅读】
【超人气】2024年感情运立刻算!
【奇门秘术】论事业天命与投资运
【科技紫微网 】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