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谁在拖累乌克兰

(图/美联社)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日至22日访问俄罗斯,在国际上受到高度关注和广泛解读。这是新一届中国政府的外交开篇之作。与此同时,鉴于俄罗斯是乌克兰危机的当事国之一,中国最高领导人访俄,能否有助于危机解决,成为国际舆论的焦点。

对于中俄而言,双边关系通过此访进一步拉近,反映出两个主权国家间的正常交往,未受复杂的国际局势影响。而对于外界关注的乌克兰危机问题,可从3个方面寻找答案。

一是时机。虽然坊间此前已流传习近平将访俄的消息,但实际成行日期比外界预期要早。元首外交的促成,背后必有多重力量推动,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时机,而当前乌克兰危机的演变正处于关键时期。

乌克兰危机爆发已逾一年。如今,俄罗斯与美国、北约的斗争处于白热化阶段,或预示着冲突的扩大化、长期化,令外界普遍担忧。在这个时点,中国最高领导人访俄,是中国为劝和促谈发挥建设性作用的一次具体实践。

二是联合声明。在中俄元首共同签署的联合声明中,关于乌克兰问题,「俄方重申致力于尽快重启和谈,中方对此表示赞赏。俄方欢迎中方愿为通过政治外交途径解决乌克兰危机发挥积极作用,欢迎《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中阐述的建设性主张。」双方强调,「负责任的对话是稳步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显然,这是在向外界释放和平、理性、有助于局势降温的重要信息。这也是中国外交部称习近平此行为和平之旅的重要原因。

导致冲突的原因不尽相同,但解决冲突的方式无非两类:战争或和平。中国领导人选择和平,并带着「政治解决」的中国主张同普丁见面,旨在寻找和谈的可能性。普丁表示,对和谈持开放态度,欢迎中方为此发挥建设性作用。此前,乌克兰也已表示,赞赏中国提出的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立场。

在乌克兰危机延宕僵持的情势下,国际上任何劝和促谈的努力,都理应值得珍惜。

三是美方反应。面对中国的劝和促谈,美国白宫国安发言人柯比竟表示,「呼吁停火是不可接受的」。为什么美国政治人物作出这种表态呢?

其一,近年来,美国一些政客「逢中必反」,制造、放大「中国威胁」,从而稳定美国自身的同盟体系。当前,俄乌冲突其实是在严重消耗欧洲,借此复活北约并压制欧洲战略自主性。北溪管道被炸等事件凸显美欧利益分歧。美国需要制造中俄联手威胁其同盟体系的假象,以稳定并强化其同盟体系。

其二,俄乌冲突和美国的国家利益有关。日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表示,俄罗斯想用自己的条件来实现停火,美国则继续反对俄乌停火。布林肯言辞意涵颇丰,释放的信号十分明确:中国想当和事佬助俄乌停火,此举有碍美国利益。

一方面美国利用制裁机制,削弱了俄罗斯的经济、军事和技术实力,重振了美欧之间的「跨大西洋联盟」,扩大了北约的地域范围和威慑力量;另一方面,从经济利益来看,美国非政府组织保卫民主基金会的一项最新研究认为,美国可从乌克兰冲突中,通过出售情报、武器等途径获取至少217亿美元直接财政收益。

对此,中俄在上述联合声明中数次点名美国,表达不满。双方指出,美国抱守冷战思维,推行「印太战略」,对本地区和平稳定造成消极影响。表达不满意味着中俄都很警惕,乌克兰危机的矛盾虽与俄乌两国有关,但解开矛盾的钥匙却在美国手中。

(作者为大陆资深时政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