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少子化 专家忧补助冻卵反延缓生育

为了抢救生育率,地方政府纷纷补助冻卵。(本报资料照片)

少子化浪潮难以抵挡,为抢救低迷生育率,地方政府纷纷祭出「冻卵补助」政策,多位立委喊话中央跟进,但专家学者提醒,冻卵政策恐是「双面刃」,究竟是帮助提升生育率,还是反而延缓女性生育意愿,仍须打上问号。

为提升生育率,新竹市推出冻卵补助试办计划,包括卵巢功能AMH检测、冻卵补助,符合资格者最高可获3.1万元补助;桃园市政府也提出冻卵补助方案,包括营养金、卵子保存费等,补助上限为2.2万元。

新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李毅评表示,冻卵补助政策应有年龄、次数、排富等限制,针对生育主力30到40岁未婚女性,保留其生育能力,避免未来面临「想生但无法生」的困境,长期来说对于提高生育率应有帮助。

中华民国生育医学会理事张帆指出,目前国内对于冻卵尚无严谨的标准,只能仰赖医师个人经验,品质把关是一大问题;若将冻卵列为政府补助项目,建议比照现行人工生殖机构评鉴方式,不仅要看卵子数量,还要将未来解冻后的成功生育率纳入医疗院所绩效,才能让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台大社工学系名誉教授王丽容认为,冻卵政策是两面刃,可能增加生育意愿,亦可能延缓或减少生育,需有配套措施,例如愈早解冻卵子、补助愈多,以此鼓励民众尽早生育,就如同欧洲国家提倡「早育」(Early Mother)概念,生产年龄愈低,给予愈多补助。

台湾周产期医学会副理事长黄建霈则提醒,虽然预先保存好卵子,但身体年龄仍在变老,等到想要解冻卵子使用时,可能已不适合怀孕,即使有好的卵子也不一定能够成功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