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技考古、「冷门绝学」 中国社科院成立创新研究机构

中国社科院长高翔、副院长彭金辉15日在北京出席中国社科院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澎湃新闻)

中国社科院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于今年9月10日正式成立,下设多个子实验室。图为文物保护修复实验室。(澎湃新闻)

中国历史文化渊远流长,但因缺乏人才投入,相关研究技艺往往成为外人眼中的「冷门绝学」。大陆最高学术机构「中国社科院」近期集全院之力打造科技考古与语言学等重点实验室,并成立冷门绝学协同创新研究院,致力于培养满学、简帛学、突厥学、古典学等学科专业后备人才。

澎湃新闻报导,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15日在北京举行,中国社科院长高翔、副院长彭金辉为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语言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社科院大学冷门绝学协同创新研究院揭牌。

报导指出,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于今年9月10日正式成立,下设13个科技考古子实验室、5个文化遗产保护子实验室和5个科技考古联合实验室,综合运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化学、地学、物理学等学科的先进技术,组织开展跨学科、跨单位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工作。

中国社科院介绍,该实验室设立有20多个研究方向,组建18个子实验室以及5个联合实验室,分别从事碳十四测年、古DNA分析、同位素分析、人骨考古、动物考古、植物考古、冶金考古、玉器考古、数位考古、出土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文保科技、考古测绘与数位化遗产、文化遗产基础理论研究与考古资源管理等。

实验室拥有专业凸出的人才梯队。包括大陆碳十四测年开创者、国家重点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专家仇世华,中国人类骨骼考古学重要奠基人韩康信,中国动物考古学开创者袁靖,中国植物考古学开创者赵志军等。

语言学重点实验室下设语音与言语科学、认知心理语言学、语言资源与智慧技术3个子实验室,综合运用语音学、辞书学、认知语言学、电脑科学、人工智慧、认知神经科学等领域的尖端技术与研究方法,聚焦民生建设中的语言能力服务、基础语言数据资源建设与服务等进行重点研究。

此外,中国社科院大学冷门绝学协同创新研究院则致力于培养满学、简帛学、突厥学、古典学等学科专业后备人才,目前已开设满语、简帛学概论、西夏学概论、古希腊文、古拉丁文、古文字学等核心课程,并联合大陆相关院校与科研单位创立全国冷门绝学科教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