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五篇大文章”上半年西安银行营收净利双增长

8月29日,西安银行发布了2024年半年度报告,截至报告期末,西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6.22亿元,增幅5.77%,实现归母净利润13.37亿元,增幅0.31%。

此外,截至报告期末,西安银行资产总额4452.62亿元,增幅3.02%,存款本金总额3111.28亿元,增幅5.90%,贷款本金总额2147.86亿元,增幅5.85%;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1.72%和170.06%,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20%和12.39%。

2024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偏弱,国内经济呈现“供给强于需求、外需强于内需”的运行特点。在此背景下,与上年同期相比,2024年上半年银行业总资产和贷款规模同比增速均呈放缓趋势,净息差继续收窄,盈利能力有所承压,资产质量整体保持稳定。各家银行主要聚焦“五篇大文章”,持续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城商行来看,各家城商行也在围绕做好“五篇大文章”探索差异化、特色化经营之路,并采取多种方式积极补充资本,坚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西安银行积极贯彻国家经济金融政策和监管工作各项要求,不断深化“数字化、特色化、综合化”战略转型,坚守初心使命,勇担社会责任,坚持服务国家区域战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中小企业和广大市民,严守风险底线,确保各项金融业务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以实际行动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区域发展孕育新机

陕西以扩大开放为导向,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加快推进中欧班列建设,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西安银行依托区位优势,积极融入区域发展规划,牢牢把握西安“北跨”战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机遇,聚焦制造业发展、重点产业链及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领域,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实现与区域经济共荣共生、协调发展。

报告期内,西安银行紧跟地方经济转型步伐,瞄准国家和区域战略布局,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产品服务为抓手,夯实公司金融综合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一是积极对接省市重要工作部署,紧扣陕西省深化“三个年”活动和西安市“八个新突破”“十个聚焦”重点工作,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建立“六个一”政金合作专项工作机制,对接政策关注方向、产业体系规划、重点资金、重点项目、招商引资等关键领域,上半年累计向省市重点企业和项目发放贷款61.50亿元;

二是全力服务地方特色产业发展,聚焦西安市文旅、科创等优势产业,加大服务机制改革和产品创新力度,开展与陕西头部私募机构的战略合作和资源共享,初步搭建了以硬科技投易贷、技术研发贷、认股选择权等为主的服务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产品体系,推动科技金融增量提效,截至报告期末,科技型企业贷款较年初增长37.72%;

三是大力推动分支机构特色化经营,通过“一行一策”“一类一策”引导各分支机构结合属地资源禀赋开展特色化经营,因地制宜服务当地经济发展,铜川分行落地首笔生鲜供应链业务,高新科技支行获评“2023年度西安市科技金融服务示范银行”;

四是持续提升公司金融综合化服务能力,依托科技金融优势,稳步推进财资管理平台项目和现金管理平台业务,优化完善票据产品和系统功能,持续开展债券投资、银团贷款、并购贷款、贸融ABS等业务,不断增厚公司金融板块整体收益。

截至报告期末,西安银行公司存款1287.77亿元,较年初增长2.79%;公司贷款1441.24亿元,较年初增长15.42%。

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

西安银行以金融科技“数智化”为方向,加快推进业务数字化转型。

一方面,持续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自动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运营保障体系,提升对前、中、后台响应能力,为业务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保障。另一方面,持续提升业务数字化转型效能,以区域经济建设与客户需求为导向,深耕线上渠道和场景建设,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场景服务、数字政务服务、数字人民币业务和产品线上化发展进程,持续拓宽深化服务半径,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数字金融服务体验。

报告期内,西安银行积极拥抱数字化浪潮,在赋能业务、数据应用、场景金融建设、科技能力等多个层面不断突破,持续全面推动数字化转型。一是推动业技融合,升级手机银行端理财销售、投资管理、财资管理、薪资代发及风险评级等功能,让金融服务更智慧;二是加强数据资产管理,夯实数据技术底座,推进手工报表压降工作及大数据技术平台升级,持续提升EAST报送质量;三是构建“金融+科技+生态”融合的智慧生态圈,创新推出一站式购票租赁平台“西银游租宝”,为本地多个知名景区提供全流程线上购票租赁服务;四是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优化升级IT架构,推进西银特惠、微信银行等系统分布式、微服务改造,启动鸿蒙系统客户应用适配项目。

此外,西安银行基于实时流式计算、设备指纹、机器学习、知识图谱、RPA五大关键技术,对数据、特征、规则、策略、模型进行深度挖掘整合,升级智能业务安全中枢平台,构筑了智能、主动、实时的全流程反欺诈体系,在用户享受便捷金融服务的同时,实现对全渠道、全业务的7*24小时全面风险监控,帮助客户守好钱袋子,该平台荣获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奖三等奖。

践行普惠金融业务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普惠金融作为五篇大文章之一再次被强调,体现了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在促进金融资源的分配公平,推动金融强国建设目标中的重要意义。

报告期内,西安银行积极践行金融为民初心使命,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加强产品创新与研发力度,优化小微金融业务发展结构,降低普惠小微业务综合融资成本,提高风险防控能力,稳步实现“稳价、保量、优结构”的普惠金融目标。

一是加快普惠小微产品创新,在推出科企e贷、商超贷等多项产品的基础上,持续研发上线人才经营贷等创新产品,优化迭代产品风控模型,深化普惠小微金融产品体系化建设,不断提升普惠小微信贷覆盖面与适配性;二是发挥核心企业对普惠业务的带动作用,主动对接辖区高质量项目建设主体和优质核心企业,充分运用公司与普惠业务联动机制,重点围绕科创、制造、现代农业、养老设施、文旅等重点项目主体核心企业,加大链上普惠小微企业资金供给,切实满足重点产业链属企业的融资需求;三是优化小微金融服务体系,持续打造普惠小微专业化服务队伍,畅通审批绿色通道,加强总、分、支信息沟通协调,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普惠涉农等重点领域及薄弱环节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实行“限时办结制”;四是加强普惠风险管理,密切监测贷后资金流向和用途真实性,及时对线上系列产品的风险模型开展数据分析和优化迭代,不断增强风险识别的敏捷性。

举例来看,陕西某科技有限公司,经营地址位于商洛市,是一家专门做核桃等农产品购销、深加工的民营企业。企业将收购的核桃剥皮、碾碎、深加工,生产出琥珀核桃、核桃油等成品销售往江浙地区。上半年,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西安银行为客户匹配了“西银e贷”贷款产品,该企业法定代表人在西安银行办理了5笔“西银e贷”,总金额为120万元,解决了企业经营周转以及购买原材料的资金需求,融资支持为企业注入活力,目前该企业发展向好,员工增至400余人,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周边村镇的就业问题。

截至报告期末,西安银行小微企业贷款318.14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77.13亿元,较年初增长6.33%。

科技金融加速发展

西安银行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实际,扎实做好“五篇大文章”,着力在科技金融领域打造业务特色。

报告期内,西安银行通过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加大产品创新力度、设立绿色审批通道、加强业务授权和考核激励倾斜等举措,为科技企业提供多渠道、多层次、全链条和全周期的金融服务,全方位满足科技企业的多元化需求。此外,建立尽职免责机制,减轻一线业务人员的展业负担,提升业务人员“敢贷”“愿贷”的积极性,助推业务发展。

例如,8月25日,西安银行参投的技术产权(技术交易)资产证券化项目--秦创原-华鑫-西安高新区技术产权(技术交易)1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该项目由西安高新金融控股集团组织发行,采取储架申报、分期发行模式,信用评级AAA。首期发行的1亿元以西安市1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持有的31项核心技术专利及14笔技术交易合同为底层资产,涉及的科技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等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新兴产业。此次挂牌的ABS产品是通过各级政府政策支持,在有效防控金融风险的前提下促进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深度融合发展的西安实践。作为西安市率先入选了2023年度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点,极具创新示范效应。

西安银行通过营销首期入围1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目前有4家企业已先后与西安银行开展了信贷及结算业务。通过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领域金融服务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有效激活了技术要素价值、开辟了科技企业融资的新做法。

下一步,西安银行将持续优化金融服务机制,提升支持科技金融发展新动能,同时,加大与政府主管部门沟通对接,加大对科技产业行业发展研判,积极创新业务模式,不断丰富业务品种,持续提升支持科技金融发展水平,为科技创新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西安银行】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