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美大小姐甩掉霸总爱上穷小子,她疯了吗?

有些电影,不同时期看,会感觉自己看了两个非常不一样的故事。

比如《泰坦尼克号》。

周一晚上我和杜子去看了它的重映,看完之后我俩讨论的第一件事就是:“之前一直以为这是个俗套的爱情片,现在才发现人家是正宗灾难片。”

我们分别写了自己的感受,大家一定要看到最后哦~

这里是海底观后小作文的分界线

之前我总是惊讶于这部电影超级无敌长的生命周期。

票房高的电影很多,但只有它能重映几轮一直赚钱,口碑还极其稳固。

不过这次看完,突然就明白了它为什么能这么有生命力。你能在里面看到很多东西——爱情、人性、阶级、命运……

在某种意义上,它成了一面时代的镜子。

作为95后,我完全错过了1998年《泰坦尼克号》在国内上映的盛况。我知道这电影的时候,它就已经高居神坛。

第一次看是什么时间我已经记不清了,大概是已经能够在电脑上找电影的年纪,冲着名气去看的。

就记得我当时的感受是失望,原来大神片也不过是一个富家女爱上穷小子的俗烂爱情故事。

动人当然还是动人的,可不就是茱莉亚和罗密欧式的爱情虐恋嘛,多新鲜呐!

除了剧情,最吸引人的当然是22岁小李子的神颜,他应该是我对“金发碧眼”这个词的最初印象。

帅疯了,看了之后能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那种帅。

对女主凯特,我当时是真的觉得她有点胖,也想过,如果她瘦一点,那个门板上是不是就能躺两个人?Jack是不是不用死?

后来2012年它重映了,我终于在电影院看到。

长大一点,有过心动时刻了,也就更懂得爱情的可贵。

还是觉得俗气,但忍不住为俗气的故事流下眼泪。

后来再过了几年,导火索我已经完全没印象,但网上铺天盖地地吵起来:

“Rose是不是绿茶”、“Jack是不是知三当三”、“未婚夫才是被背叛的倒霉鬼”……

围观骂战的我以为自己看错了电影,又把《泰坦尼克号》翻出来重新看了一遍。

站在未婚夫的角度,好像网上的骂战也不是完全没道理的。

富二代爱上穷得只剩下好名声的贵族小姐,带她坐最豪华的邮轮,为她买最昂贵的珠宝,危急关头也让她先上了救生艇……

但,哪怕我当时不知道怎么表达,也觉得这种逻辑有哪里不太对。

这次重看,我终于豁然开朗,很多曾经纠结的细节,现在看完全是不一样的感觉了。

最直观的一点是,凯特的身材。

老天爷啊,我小时候为什么会觉得这么健康的身材是“胖”?

影片后半段Rose在船上跑前跑后营救Jack,我当时就想,要是Rose真是个皮包骨的瘦子,怕是根本救不出人就累倒了。

前段时间《阿凡达2》上映,凯特在采访里还提到了,《泰坦尼克号》最初上映时,她被记者追着骂太胖了。

她说,如果时光倒流,她会明确地反驳,告诉他们不应该这样对待自己。

从这个角度看,大众审美的边界确实在这25年被拓宽了,我们更能接受没那么“白幼瘦”的美了。

更深的一层呢,我发现这个曾经被认为俗套的爱情故事,其实难得地表达了女性的主动性。

我记忆中,是穷小子Jack拯救了富小姐Rose,这次看才明白,Rose明明有无数次更容易的逃生机会,但最后她依然义无反顾地要跟Jack“You jump I jump”。

在未婚夫和Jack之中,她选择的是一位爱人,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她不想当笼子里的金丝雀,她要做海洋上自在的海鸥。

对Rose来说,Jack代表的不仅仅是爱情,更是自由。

前几年被三观党翻出来同情的未婚夫,在这两年女性主义崛起之后,更多女性能看破他所谓“深情”之下的恐怖了吧。

某种程度上,我觉得他就像是言情界曾经流行过的某款“霸总”,以爱情之名,施展的全是控制欲和占有欲。

他也许是喜欢Rose的,但他不尊重Rose,甚至还会动粗家暴。

Rose于他而言,是男子气概的装饰品,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从未真正看见过Rose。

从这个角度来看,Rose和海洋之心,对他来说其实没什么本质区别,都是他展现自己能力的所有物罢了。

现在,想替Rose嫁给他的人怕是比以前少多了,更多的人只会对Rose大喊“姐姐快跑”。

当然,就像我在开头提到的,这次更触动我的不是爱情,而是灾难本身,还有人们如何面对。

第一个让我不忍心看的镜头,是电影开头泰坦尼克号准备启航时。

船上的烟囱冒起了白色的蒸汽,乘客们兴奋地向岸边的人群告别,一切看起来都那么有希望。

然而我们都知道,他们奔赴的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一场海难。

当残酷的命运开始时,当事人往往毫无知觉。

经历了过去3年的起伏变幻,我现在看到这段,总觉得心有戚戚焉,很难以一种完全置身事外的心态去看。

巨轮开始沉没,头等舱的Rose母亲还在挑剔救生舱的座位太窄,而三等舱作为最先被水淹到的区域,普通乘客还被拦在铁门外不允许求生。

我认为这是整部片子刻画阶级最准确的一幕:

不只是饭菜和住处的差别,而是在生死面前,有钱人和普通人依然没那么平等。

在一片混乱中,有人慌忙求生,也有人从容赴死。

绝望的船长站在船舵前,安静地等待最后一刻;

设计师对Rose说,对不起,我没能把船造得更牢固一些;

老夫妻相拥在床上,海水即将吞没他们;

信徒们跪在神父前,尖叫着,祈祷着……

在甲板上坚持演奏的乐队,应该也是很多人对这段印象很深的一部分。

电影的这几个细节,基本上都是有历史依据的,包括乐队,在真实的泰坦尼克号上,他们坚持演奏到了最后一刻。

原来看这段,只是朦朦胧胧地觉得乐队很厉害。

现在经历更丰富了再看,才更能体会这是一件多么勇敢的事情。

当灾难向人碾压而来,个体是那么那么渺小;可就算是如此不起眼的人类,依然可以选择如何面对无法逃脱的命运。

人类最弱小的瞬间,也可以是我们最强大的时刻。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关于这部电影的冷知识,Rose最后在门板上被救的设定,是有真实依据的——在那场真实的海难中,最后获救的人就是漂浮在门板上等待救援的。

被救下来的这个人,是一位中国人。

未删减版《泰坦尼克号》有一个说粤语的乘客被救,就是卡梅隆做出的致敬。

现实中这个获救者把自己的经历写在了一首诗里:

“天高海阔浪波波,一条棍子救生我。

兄弟一起有几个,抹干眼泪笑呵呵。”

不管是在虚构的电影里,还是在真实的人生里,我一次又一次被“笑看命运”的勇敢所打动。

世界上没有永不沉没的巨轮,但一定有永不低头、永不放弃的勇气,我坚信。

这里是杜子观后小作文的分界线

作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种典型的乖学生,高考前逃课去看《泰坦尼克号》,大概就是我做过的最反叛的事了。

1998年,那一年7月我高考。就在高考前3个月,《泰坦尼克号》踩着魔鬼的步伐来了。那个年代的顶流,真真正正是全方位地毯式入侵,自带《我心永恒》bgm席卷全中国。

我跟同班的闺蜜和基友一合计,作为面向21世纪的未来天之骄子(呃,自封的),我们能错过这波时代的浪潮吗?

显然不能。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晚自习夜,我们一行人偷偷溜出学校直奔电影院。

那个年纪特别容易自命清高。电影看完,我有点不解:哈?为啥这么火?不就是个特别俗套的爱情故事么?

就连电影中出现裸露镜头(没错,我们看的是无删减版),男生女生也都神色镇定,至少是强装镇定。

记忆中当时的我们丝毫没有尴尬或是羞愧,仿佛自己只是来对艺术进行审视和品鉴的大师。

后续有没有被老师责罚已经记不清了,可以肯定的是逃课去看电影并没有让我高考考砸,然后就仿佛是电影中镜头那么晃了一下似的,25年就过去了。

这25年里,我一直也没再复习过。直到前几天和海底去看重映。

我惊讶地发现,18岁的我,和40+的我,看的都是《泰坦尼克号》,看到的却不是同一部《泰坦尼克号》。

18岁的我,一边花痴小李子美颜盛世(我这代人可是看过老牌情景喜剧《成长的烦恼》的,主角都记不清了,只记得配角小李子每次出场都发着光),一边又遗憾Rose有点胖;

40+的我,真想穿越回去对自己说:少女,这边建议先看看眼科。。。。

高中生的我对女性的审美深深被男性凝视下的“白瘦幼”禁锢,等到自己成为中年大妈,才终于能看懂这种成熟圆润的风韵和女性美。

18岁的我,虽然当时没有豆瓣(连互联网都没有),却在我的“脑内影视打分库”用莫名其妙的俯视视角给它打上“商业爱情片”标签;

40+的我却发现,这其实是一部真真正正的灾难片。

想想看,在90年代末内地小城市的大荧屏上,我就能看到一部真正的灾难大片,也算是一种幸运。

18岁的我,只在电影中看到富家千金爱上穷小子的俗套爱情故事;

40+的我,却在电影中看到了女性个体的觉醒。

Rose对包办婚姻的不满、对上流社会的厌倦、对自由的渴望,这些都是她自动自发的,并非Jack带给她的。

这股冲破藩篱、追寻自由的力量,一开始就深藏在她的身体里,只是她需要一个打火石去点燃。

如果没有Jack,她能找到的反抗方式是激烈的、毁灭式的——跳海。

而Jack,就是那个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在恰当的时机恰当的地点恰好出现的那个人,他就是她的打火石。

所以当Rose说:“别以为你可以拯救我。”

Jack回答:“只有你能救你自己。”

我想,Jack身上大概囊括了男性最重要的几项优秀品质。

我指的不是他在灾难面前把唯一的求生机会让给Rose——当然这点非常伟大,但我要说的是那些更为日常的品质,或者说能力:

他意志坚定,懂得坚守,哪怕沉船时被孤独地锁在地下室,也一直不曾绝望,终于等到Rose来救他,并且指导她如何施救;

他临危不乱,在逃生时不管遇到什么危险和阻碍,想到的永远是如何解决眼前的困境;

他有知识、有阅历,是Rose的定海神针,一直在指明求生的方向。如果没有他,一个没见过大千世界的富家女恐怕是很难逃过这场劫难的;

他情绪稳定,整个逃生过程中一直给Rose提供必要的情绪价值。他不仅救了Rose的生命,更重要的是还给了她求生的勇气。

让Rose在接下来几十年没有Jack的人生中,能像男人那样骑马,能全世界旅行,能自己决定婚姻,过上了她梦想的真正的自由生活。

相比之下,未婚夫的可怕之处不仅在于家暴、以及冲动追杀,更在于他的情绪失控——

在沉船的生死存亡关头,还被自尊心和报复欲冲昏头脑,一路追杀令自己也处于危险之中。

最后,想聊几句电影中的死亡。

我小时候有一本作文参考书,我对泰坦尼克号最初的印象就来自这本书。救生艇坐满了,一位没挤上去的妇人哀嚎:“让我上去,我的孩子在上面!”孩子们也大哭着叫妈妈妈妈。

这时一位年轻的女性站起来:“坐我的位子吧,我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然后她走下了救生艇,走向了死亡。

这个故事经常被我写进作文里。

重看《泰坦尼克号》的时候,最让我忍不住眼泪的,是坚持演奏一直到沉没前最后一刻的乐队,那种对死亡的从容,对音乐的执着,又让我想起作文书中的那个女孩。

这是人性?或者是神性?我不知道。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