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工第一天,四家上市公司收到证监会问候,为国库贡献了1055万

2024年开工第一天,A股上市公司的开门红各有不同。

有的一字涨停开场,不管2024年接下来的行情如何,至少讨了个好彩头,收获了一份好心情。

有的喜中大标,一个合同的标额就抵得上一个季度或者半年的业绩,几乎已经提前闻到了庆功酒的气味。

不过,有4家上市公司却是开工“碰钉子”,齐刷刷地收到了来自证监会的特别问候。

2024年1月2日晚间,兴源环境、金通灵、紫天科技、山东赫达都发布公告,收到了证监会发送的行政处罚告知书或者决定书。

决定书是最终结果,如果有罚款,直接按照上面的银行账号打钱就行,告知书则还有申辩机会,但多数情况下都是无法申辩成功的,理论上可以直接当成决定书看待。

从公告来看,四家上市公司都需要上缴罚款,一共为国库贡献了1055万。

不过,虽然都是罚单,却是各有各的特点。

事情最小的是山东赫达,被处罚的原因是短线交易,也就是上市公司董高监在6个月内有买卖自家公司股票的行为。

我们的制度对短线交易的处罚本来就很轻,顶格也就是罚款100万,所以,只要认定为短线交易性质的,事情都不会太大。

而且,山东赫达短线交易的高管买卖金额一共也就100万,实在是太小儿科了。

于是,证监会也就开出了一个不痛不痒的处罚,警告,并罚款10万。

公开资料显示,被处罚的高管2022年的薪酬是84万,还有100多万股股票,市值2000多万,10万的罚款完全不伤筋骨。

最倒霉的处罚是兴源环境,2016、2017年因为财务造假,使得之后几年的财报都存在虚假记录。

但事情的发生时间到现在都已经超过6年了,而当初经手的董高监们也早就辞职了,已经超过了行政处罚的时效性,也就没法追究了。

我国行政处罚的一般时效性是2年,特殊一点的5年,兴源环境2017年造的假,甚至已经超过5年了。

但冤有头债有主,总得有个责任人,于是现任财务总监就直接顶上,被罚款80万。

犯法的溜了,财务总监成了类似的“替罪羊”,那是相当的倒霉了。

当然,也不算冤,毕竟近几年的年报是财务总监签字的,而其中确实就有虚假记录。

上市公司当然也跑不了,罚款200万。

事情最大的是金通灵,从2017年开始就连续财务造假,瞒天过海6年才被发现。

而且金通灵的造假与众不同,人家造假都是往多了造,金通灵则是时而虚增、时而虚减,完全难以捉摸。

当然,再难捉摸也被证监会查了个水落石出,累计是虚报了13亿的营收、5亿利润,属于情节比较严重的了。

不过,与金额相比,罚款就显得温柔了一些。

包括董事长在内的4个责任人一共罚款420万,加上上市公司的150万,合计罚款570万。

其实,金通灵之前收到行政处罚告知书的时候,媒体就已经普遍认为罚得太轻了。

最冤枉的是紫天科技,上市公司完全属于是被控股股东给坑了。

控股股东自己的股权被法院冻结了,这种事情控股股东自己不说,谁能及时知道,等控股股东延迟了近半个月才告知上市公司时,已经晚了。

由此造成了信披违规,控股股东被罚那是应该的,只是连累了上市公司和董事会秘书也被罚,想想就冤枉。

可以猜测,当时控股股东不及时通知,想的可能是自己很快就能解决股权被法院冻结的问题,也就用不着通报。

没成想他高估了自己的能力,眼看瞒不住了,只得通报上市公司。

这样的控股股东,真是让人一言难尽啊。

怎么说呢,虽然是开工第一天就有4家上市公司扎堆被罚,但案子都是2023年立的,现在的处罚只是之前立案调查的结果,

也就是说,这并不能代表2024年的趋势,只能说不是个好兆头。

不过,从2023年的处罚来看,监管越来越严,处罚越来越重,可以预见,2024年的罚单不会少。

当然,为国库做贡献是好事,但成本未免大了些,牺牲的是普通投资者的利益。

罚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大家最想看到的是,不再有没完没了的证监会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