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安全守護者 標線與道路改造的幕後英雄

位于前镇区文横三路与广西路口利用标线型圆环设计,强制引导车辆绕行,让用路人能更清楚路权分配,并有效减少冲突点。(摄影/Carter)

【◎文/蔡蜜绮 ◎摄影/Carter ◎图片提供/高雄市政府交通局】

走在斑马线上、停等红绿灯,又或依标线指示左右转,当你步行或行车在城市道路上,是否曾想过地面上的「标线」,背后藏着多少心思与巧妙设计?为让城市变得更安全、更友善,高雄市政府交通局扮演着马路医生的角色,随时巡视道路状况,并因地制宜开立标线改造的「处方笺」。

马路医生看诊中 交通安全诊疗室

马路上随处可见的标志、标线、号志,从警告、禁制到指示,目的是为驾驶人和行人提供「无声的」沟通,提前帮助用路人理解道路状况。因此,这些设计的配置和目的妥当性就显得格外重要,交通局交通工程科刘力铭科长说,不当标线设计会让用路人感到困惑。例如,原本直行的车道突然变成左转车道,可能让驾驶措手不及,误入所谓违规陷阱。这些「陷阱」正是需要努力改善的目标,因地制宜透过新的标线设计,减少用路人的误判,提高行车秩序、提升每位用路人安全。

为解决复杂的交通问题,交通局交通工程科的工作不仅限标线、标志的设置,还涵盖了道路改造。刘力铭科长举了三个案例,来说明如何透过改造工程来提升安全与交通流畅度。

在Y字型三叉路口利用「标线型圆环」让车辆绕行,有助动向更明确。(摄影/Carter)

超方便!行经中华五福圆环不用再绕圈圈

第二个案例,位在许多高雄人相当熟悉的中华五福圆环。你是否觉得每次去新崛江或大立百货时,经过中华五福圆环要绕圈圈非常麻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交通局听取了用路人的心声,对五福三路与中华三路口进行了路型调整,改造计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透过改造,机车来到中华五福圆环无须再绕行,并规划人行道供行人直接穿越路口。(摄影/Carter)

上:中华五福圆环的外环未来将从道路铺面改成人行铺面。(摄影/Carter);下:为维护行人安全,同步设置路缘石,区隔道路与人行道边界线。(图片提供/高雄市政府交通局)

标线型人行道 创造停车与行人双赢局面

第三个案例位于楠梓区德祥路的繁荣商圈,此处长期存在骑楼占用沉疴,面临着临时停车和行人安全并存的挑战。交通局首次尝试在此处以不减少停车空间方式设计「标线型人行道」,借由车道瘦身及路面边线等工具,将人行道和停车格巧妙共融,既满足了顾客购物及商家卸货的停车需求,也保护了行人安全。刘力铭科长说,这项设计刚推出时民众还不太适应,但随着时间过去,大家接受度逐渐提升,发现停车供给与行人安全不一定抵触,并反映这样的规划创造双赢的局面,大幅减少设置标线型人行道时民众抗争阻力,更为未来实体人行道的建置提供一项利器。

在「标线型人行道」跟车道的中间规划停车带,不仅间接保护行人通行的安全,又满足当地的停车需求。(摄影/Carter)

原来如此!交通设计大学问

随着高龄化社会来临,交通局也需与时俱进,除调整道路设计,以更满足高龄者、身障者甚至幼童的需求。刘力铭科长表示:「我们调整了号志秒数,以前的设计是以步行距离每秒1公尺计算,但对于长者和幼童来说过于严苛。因此,在医院和学校等邻近区域,我们改为每秒0.8公尺甚至更宽松,延长行人过马路的时间,并放大行人号志,以便大家能清晰看到显示的灯号与秒数。」

在医院和学校等邻近区域,红绿灯秒数设计也需因地制宜配合增长,以符用路人实际需求。(摄影/Carter)

在追求更安全的交通环境的道路上,每人都是关键的一环,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创造更安全的交通未来。(摄影/Carter)

在追求更安全的交通环境的道路上,每人都是关键的一环。让我们遵守交通规则、落实停让文化,共同努力,一起创造更安全的交通未来。

【完整内容请见《高雄画刊》2024年No.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