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一支哆啦A梦业务军团 保全龙头营收净利创新高
台湾的保全业在过去20年间激烈杀价竞争。(示意图/达志影像)
你知道,台湾人家中常见的保全系统,其实是个过去20年,服务利润雪崩下滑近5成的艰困产业吗?
台湾的保全业在过去20年间,不仅面临市场饱和,新客户资源有限的瓶颈,还有同业激烈杀价竞争,利润严重萎缩,再加上须轮值夜班的24小时服务生态,不受年轻人青睐,人员流动率高达5成以上。
林建涵爱说:没有不可能
产业大衰退,它转型高成长
但在夕阳余晖中,却有人逆势发光。那就是今年46岁的台湾保全龙头、中保科技6月股东会后新上任的董事长林建涵。
他是中保科技创办人林孝信的小儿子,5年前,他在父亲「放权、不交棒」的安排下,接任副董事长主导经营,让这间公司成功转型,逐渐褪去传统保全公司的色彩。
先看该公司去年营运成绩,不仅营收、净利分别近154亿元、26亿元双创新高,而且摊开年报,该公司已经有接近一半的营收,是来自物流服务、智慧城市、餐饮等新事业。
再比较同业。同样是上市柜保全业者,过去5年,中保营收成长率比新保多7成、净利成长率多6成,两者股价也相差逾1.7倍。
「中保有做的,大家也都做,但就是没办法像它做到那么多、那么好。」一位上市柜保全同业主管私下感叹。
成功带领公司转型,走出传统保全业的泥泞,让林孝信今年终于「放权、也交棒」,将董事长位正式交给这位小儿子。
究竟林建涵是如何让中保逆势突围?从老客户挖出周边商机,绑越多服务客户越离不开
他说,「Impossible is nothing (没有不可能)。」是他从如同点子王一般的父亲身上学到的经营理念,也是一路支撑中保转型的最大动力。
而秘密,也就藏在一支约250人、仿佛哆啦A梦般什么都会卖、没有不可能的业务军团里。
中保近年的转型,林建涵解释,简而言之,是锁定保全本业既有的住家客户与商业客户,但,把老客户当新客户挖掘周边商机。
原来,保全是个防范意外发生的产业,由于客户没有购买服务,也不一定会发生意外,所以当景气差、客户想节省开销时,往往会先被砍掉预算。
想要避免被砍单、找生路,林建涵开始发展客户非用不可的服务。
举例来说,社区大楼的住宅客户,一定会需要缴管理费,它就发展能代缴各式费用或购物的中保好生活App;商业开店的客户一定会有经销库存管理需求,它就开发POS平台的开店快手;开公司,一定会有人员进出管理,那它就设计独门的差勤与门禁系统。种种新产品再绑定保全业务做套餐式贩售。
换言之,它能在饱和市场里持续成长,关键就在于懂得杠杆既有客户资源,去挖掘、并抓出周边更多不可或缺的需求,靠加值服务让客户留下它,避免停滞或衰退。
因此不同于20年前,这家公司有超过8成营收都靠保全支撑,现在,它近半营收都来自新事业。
「你绑得越多,客户放掉你的机会越少,」林建涵说。
正因为这个绑定思维,让中保除了驻卫警、系统保全等本业,还有停车管理、物流车队、生活消费App、餐饮美食、银发照护、影音娱乐、AED急救设备、冷气清洗等,包山包海、什么都卖的庞大产品线。
「建涵走出过去的中保,加上符合未来趋势的科技创新DNA。」中保天字第一号员工、国产董事长徐兰英说。
但只有产品并不够,更重要是:能卖出去。所以,他们训练出一个如同哆啦A梦的共力销售团队。几乎由一个业务部门主导,客户需求一次购足还省成本。
「我们业务就像哆啦A梦,不管客户要什么,都能从口袋拿出来卖,不可能没有东西卖给客户。」林建涵说。
所谓共力销售团队,就是不同于其他集团,多是旗下各公司业务各自独立,中保集团合计30多家公司、上看200种产品与服务,则几乎全由一个中保业务部门主导开发。好处是,不管遇到什么客户,都有东西可以卖,且能一次满足客户多元需求。
在第一线带队拚业绩的中保智慧系统本部总经理张迺森,以盖厂中的电子厂客户为例,过去,只能够卖一张保全订单,但现在为了公安需求,需要配备AED急救设备;有人上班,会需要门禁系统;有货车载运,就会有车队管理的需求等。
在整个服务客户的过程中,业务只扮演串联者,接案后,只要提报需求给中保各个子公司,就会有后勤人力,提供专业咨询或售后维修支援,帮助他接下订单。
所以同样一位客户、一位业务,就可能同时为自家数间企业带来生意机会,而且,业务也能赚到更多佣金,近5年平均月收入成长约4成,资深业务员普遍年薪上看200万元。而客户,不只省下分散采购的奔波时间,还能因一站购足的套餐规画,省下至少3%到5%的采购成本,是多赢策略。
花两倍以上时间培训业务
产品难卖用奖金快闪制突破
但是,当产品多到上看200种,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让业务懂得每一种商品,并学会怎么卖?
中保团队坦言,这没有捷径,代价就是必须付出更多的耐心与资源去等待业务成熟,别人一个业务花3个月训练,他们必须要花半年、甚至一年,而且新进业务前半年的阵亡率比同业高出1、2成,可是只要撑过培训期,等业务抓住串联贩售的技巧后,不只奖金经常是倍数成长,且开发的客户资源又有长期保障,就会变成不轻易离职的长期战力。
一位保全同业高阶主管也指出,产品多元,但却都交给同一群业务卖,也很容易遇上产品好卖与不好卖,造成业务偏食的问题。
对此,林建涵则会针对还不成熟但有希望的产品,采取高奖金快闪专案来解决。一方面,靠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让业务愿意尝试,另一方面限时限量,聚焦突破,避免员工疲乏。
例如该公司如今热销的AED,最早还未有法规加持时,就是靠这种短打策略,才有业务尝试发现,原来以为想卖进医院通路,得直接去跟医院谈采购。后来改去找民间团体,透过他们采购捐助,再摆放进医院,才是业绩最惊人的销售方法,最后,几乎全台医院都有被捐助的中保AED。
从保全,一路做到餐饮美食、银发照护等各种看似离本业遥远的服务,在转型的路上,林建涵说,与其和外界、和提出想法的父亲或同仁们争论可不可能,他更愿意先去尝试看看再做判断。
结果他发现,只要愿意去做,事情往往只有困难、不困难,与要花费时间长短的问题,并非无法达成,一旦分辨清楚,做哪些会更有效率也就一目了然,难题自然迎刃而解。
没有不可能的成长心态,也让他终于突破当年爸爸对他的不放心,完全的放权、交棒给他。
正式接班后,中保下一步要再如何蜕变?林建涵仍秉持没有不可能的心态说,「跟着时代走,自然会找到方向。」
※本文由商业周刊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商业周刊185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