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演译创世 台北当代艺术馆预言美丽新世界

保罗.泛诺斯展出的《美国计划》思考DNA分析技术可能宰制各领域。(当代馆提供)

元宇宙、NFT、生物科技近年引领着「美丽新世界」的想像!如果以科技的角度重新演译创世的母体状态,生命与环境将会展现出什么样貌?台北当代艺术馆(当代馆)以希腊神话生命起源的「盖娅」为命题,邀集国内外14位艺术家,在编码与生物演化间,勾勒新的世界与生态。

《盖娅:基因、演算、智能设计与自动机_幻我;它境》由沈伯丞担任策展人,作为当代馆20周年系列的压轴展,让艺术与科技在当代艺术中碰撞,沈伯丞说:「科学提供的是真理的事实,艺术则提供真理的意义」在他看来,科学知识被艺术家应用后,让程式语言不只是工具,而有更深刻乃至于审美的意义。

「《阿凡达》演的都是真的!」沈伯丞以布雷格.布洛斯的萤光摄影作品指出,花卉植物实则在某些光线下,可发现它们传达生物能量,植物也能和植物乃至动物沟通。同样思考自然、文明,长期以自然生态为创作核心的胡安.萨摩拉,作品《气态文化》从世界各城市采集微生物培养,并将微生物聚落群点转化成音符,演奏出不可见的生命之音;《树栖》在展场地面上以土壤排成QR Code,扫描后会发现一棵曾捷息市中心的树木,却因开发而被砍伐,最终它曾存在的纪录,仅存于数位云端。

曾获2017年林茨电子艺术杰出作品奖的保罗.泛诺斯展出的《美国计划》,设计了一个状似喷泉的容器,借以搜集唾液样本,意味着运用DNA分析,从个人隐私到商业乃至国家安全都有可能被操控;台湾艺术家吴梓宁的《网路后世--》异曲同工地以基因为创作起点,思考若一开始基因就能选择,人类进化又会是什么样貌?然而吴梓宁刻意将其他物种基因也加入,也结合了东方文化对于投胎转世、轮回的思考。

艺术创作若不只于审美,而是结合程式、数据会是什么样的面貌?艺术家黄新《100HEN-NOT WITHOUT YOU》捞取NFT作品持有人名字、头像,根据作品数量改变格子大小;《绽》则是每当线上有NFT卖出,作品影像就会绽放烟火。

被台湾NFT艺术家奉为偶像的麦特.德洛里耶《子午线》更是极至地以编码所发展出的演算法,完成看似美丽地景的艺术作品,沈伯丞指出:「当程式编码取代画笔,艺术结合科技也带来更多可能的美丽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