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案」不是民进党的政治资产 妄想斗臭政敌成负债!

● 陈国祥/曾任《中国时报》总编辑、《中时晚报》社长

柯文哲贪渎悬案的侦办与起诉问题多多,连前驻日代表谢长廷都看不过去,他28日在脸书发文表示,任何人读了民众党党主席柯文哲京华城案起诉书,一定会对政商复杂关系印象深刻,而心生反感,但就法律上的犯罪要件而言,收贿的证据确实薄弱了一点,尤其在押人四个月之后,交出如此起诉书,未来发展可以预见必然争议迭起,牵动政局变化。

他进一步指出,在台湾有时被起诉并不是因为有罪而是因为舆论认为有罪,所以制造「舆论审判」变成法庭斗争的重要一环,几乎所有被告都会喊寃,有的真寃,有的假寃,社会都是半信半疑,结果是假寃占便宜,真寃的倒霉。

谢长廷的总结是「司法公信力低落,也是社会乱源之一」。他律师出身,现已退休,发言应无所求,也无所忌惮,其言也善!值得重视与深思。

▼民众党主席柯文哲、驻日代表谢长廷。(图/记者袁茵摄)

北检指控重如泰山 证据却轻如鸿毛

确实,柯文哲被北检追诉京华城及政治献金等四大案,起诉书政治语言的指控重如泰山,贪污直接证据却轻如鸿毛,一吹就飘走,但检察官仍求重刑,各方多认这是一起政治动机操作的司法案件。

可议的是,在侦办过程中,特定媒体不断揭露不利于柯文哲的案情,显示北检操作舆论审判不遗余力。众人从中看见的是「党检媒一体」的丑陋景象,柯文哲固然人设崩坏,但司法公信力也崩坏了,「政治介入司法」的印记深入人心,拨弄这盘棋者显然得不偿失。

由于初始即怀有政治操作动机,北检上穷碧落下黄泉,想找一枪毙命的证据,但细读起诉书洋洋洒洒十万字,可发现针对最关键柯文哲遭控收受一千五百万贿款,却推断远多于事证,在关键的收贿与金流问题上只用了「某时地」,顶多是做合理推测,拿不出一点直接证据。有人以AI计算起诉书全文,发现共出现十一次「疑似」、六十八次「可能」、五次「推测」,臆测之词处充斥其中,在「舆论斗争」上输得惨惨惨。

民进党原本视柯案为至宝,用力操弄,但因证据不足而让自己站不稳脚,如今踉踉跄跄,伤人却也自伤。

执政当局有心维护司法吗? 检察官沦为鹰犬?

司法公信力首先必须司法超越政治,政治不干预、不主导,但执政当局真有维护司法威信的心意吗?

从蔡英文总统提名的大法官人选几乎清一色党性十足,即已启人疑窦,这次大法官提名人选审议,民进党立法院党团高举屠刀,以祭出党纪的强度,否决「一路骂民进党」的大法官被提名人刘静怡,更将大法官必须顺从本党意旨的妄念暴露得一清二楚。

执掌宪法法庭的大法官都如是要求,何况是具有行政权性质的检调廉,要其不沦为执政党打击政敌的工具,无疑是一种奢望。

大法官过去八年的迎合党意的释宪,已使成为执政党对抗多数其公信力坠落谷底。如今柯案一路猛力敲锣打鼓,最后却证据空空如也,是对司法公信力的再一次重创。

这么一件世人瞩目的案件,检察官提出的犯罪证据薄弱无力,既无直接证人,行贿收贿者之间具体的合意证据都阙如,只能透过一些推测性的情境证据罗织罪行,拿不出犯罪证据又不肯放过,分明是政治意图强烈所致。

检察官代表国家追诉犯罪,必须超然于执政当局控制之外,否则就沦为执行执政者意志选择性攻击在野政治人物的鹰犬。北检羁押柯文哲四个月后在收贿事证上无所得,却洋洋洒洒大肆批斗柯文哲,企图从政治面补强司法面的严重不足。柯文哲确实贪财之心炙烈,谋财之方多端,他和民众党对政治献金管理也很粗糙,但收贿的证据和金流找不出来,即使在政治攻讦上有所得,在司法诉讼上却有所失;得失之间害惨国家公权力的威信。

柯文哲案该查,但应谨守司法本分,不能因为犯罪嫌疑人为政敌而猛力进行舆论审判,更不应怀着政治目的制作起诉书,也不应加提出与证据力不相称的量刑请求。

从根本上说,柯文哲案不应被执政当局视一种政治资产,妄想借题将政敌斗臭、斗垮,操弄过力的结果,资产反而成为负债。

在直接证据薄弱无力的情况下,柯案的审判结果充满不确定性,但已经造成三方面的损害,司法公信力、柯文哲人设以及民进党政府超然于司法之外的操持同时受到严重伤害。基于维护法治的高洁性所需,寄望各方断绝政治操弄的企图,让司法的确实归于司法,还给司法一个绝对清净的空间。

▼从根本上说,柯文哲案不应被执政当局视一种政治资产,妄想借题将政敌斗臭、斗垮,操弄过力的结果,资产反而成为负债。(图/记者汤兴汉摄)

►►►思想可以无限大--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加入「云论粉丝团」看更多!

●本文获授权,转自「美丽岛电子报」。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